認識鼠標》
【適用版本】小學信息技術(泰山版)教材教學案例
【適用單元】小學三年級教材一單元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術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新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心設計和編排,設計了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學習內容。本節課是義務教育山東省小學課本“泰山版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上)一單元的課程,共分四課時都是利用鼠標玩游戲,在教學中以游戲為主,在游戲中掌握鼠標的使用方法并利用鼠標感受人機交流的樂趣。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統一以及信息技術掌握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利用計算機進行益智訓練。
2.過程與方法:利用鼠標操作的小游戲進行訓練,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二)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鼠標》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建議中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教學鼠標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學內容是鼠標的單擊、雙擊和拖動。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下幾節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鼠標的單擊、雙擊和拖動的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鼠標的雙擊操作和拖動操作。
(三)學生學習狀態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計算機前很容易和周圍的同學交談,并且離開座位。教學除常規組織教學外,更多的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心理和感興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戲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相交流與合作,比一比、賽一賽,寓教于樂,充分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并給予及時的評價。學生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體現出水平的不統一性,教師必須開放教學資源,開放教學思想,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訓練的目的。
(四)教學策略設計
設計本課時,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著重考慮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完成任務,掌握新知,自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本節課采用了下列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計算機演示顏色填充步驟,直觀、明晰,提高了學習效率。
(2)任務驅動法:學生通過對所承擔的任務進行思考、完成。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學習的氛圍非常濃郁。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兒歌導入:
小老鼠,上鍋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吱了咕嚕滾下來。
同學們,兒歌中的“主人公”都有誰啊?那么我們面前的計算機哪部分長得像老鼠啊?
(鼠標外形像一個老鼠,后面還有一個細細的尾巴,所以我們形象地把它稱之為鼠標。)
那你們知道鼠標有什么作用嗎?
生:可以玩游戲、瀏覽文件
……
師:對,鼠標的作用可大了,我們操作計算機全靠它呢,你愿意和老師一起來認識、操作它嗎?
生:想。
(二)新授
1.認識鼠標
觀察鼠標上有什么?
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啊!我們每人都有名字,鼠標的各個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看著鼠標,跟左手方向一致的是左鍵,跟右手方向一致的是右鍵。中間的像輪子一樣的按鍵,我們把它叫做滾動鍵(滾輪)。今天,我們只學習鼠標左鍵的三種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