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麻煩,也是學習
【案例反思】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其中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第3條: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如果一堂內容精彩的課,沒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像一臺沒有觀眾的演出,演得再精彩,也沒有觀眾給你掌聲。只有讓學生了解了為什么要學習這個錄音軟件,它有什么作用,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qq和網絡對于網絡時代的青少年兒童一定都不陌生。而且基本上天天都要用,所以這個知識點非常貼近學生生活,能讓他們感興趣。
如果這堂課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話,學生很快就會失去興趣。本堂課的一個特點就是通過師生之間大量的對話來組織課堂的。由于不停地有問題出來,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從而保證了課堂的實效性。但本堂課也有一個遺憾,即這種師生的互動僅限于思想和語言上,如果能在行動上也能動起來,比如現場做個“師生同期聲”等,效果可能會更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xx年11月)
[2]周衛勇 李雁冰:《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