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案例
《設計標志》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浙江攝影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四下)
第15課《設計標志》
【設 計 者】浙江省松陽縣實驗小學集團學校 潘長國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四(下)第三單元《網絡應用》的最后一課,也是本冊教材的最后一課,本課的內容應該是建立在前兩課《各種各樣的標志》和《標志知識知多少》的學習基礎上,是對標志認識的創新。從教材內容來看,這一課關鍵在于第一部分的內容,即設計標志。而第二部分的制作標志是將構思付諸實踐,包括word軟件的自選圖形的繪制、顏色和線條的設置、圖形的組合、寫上標語等,是這課教學的主體部分。
2.學情分析
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代表一定意義的標志,這是難度相當大的事,更何況教學本課時,《各種各樣的標志》和《標志知識知多少》這兩課還沒學習,學生對標志的認識僅憑日常生活的積累。不過,四年級學生的想像力比較豐富,所以如何引導他們設計就成了本課是否成功的關鍵。
學生的操作水平受家庭條件等因素影響,表現出水平差異也一定較大。不過,我在和學生見面的時候,大致了解了一下愛山小學的學生,他們的電腦操作水平總體較高,思維比較活躍,因此,可以把設計標志、制作標志的目標不同的學生分出不同的等級,體現出學習過程中的層次性。
【教學策略】
針對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在這節課中以“設計標志”為主題,借助學生制作各種各樣的標志來激發學生對班級、學校、集體等的熱愛,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心。因此,我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除了原有的設計標志和制作標志外,另加了標志的認識和欣賞,并把設計標志的主題分為三個等級主題任務:為美化校園而設計新教學樓的樓層標志、為保護校園綠化而設計的警示標志、為體現班級特色而設計的班級標志。這樣的任務具體明確,難度不同,便于學生選擇和操作。
所以整個課堂教學流程為:認識標志――欣賞標志――設計標志――制作標志――標志欣賞與評價。先通過師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游戲環節明白標志的制作方法,并在欣賞別的學校同學制作的標志后對標志有了相當感性的認識,有此基礎,分層次設計標志就不會無從下手了。在標志欣賞與評價這一環節中,讓學生通過上傳作品,以共同欣賞和評價同學的作品,最后由大家推薦幾個作品大家一起來評價,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欣賞,了解標志的意義、作用以及標志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技能目標:通過游戲和標志的制作,掌握自選圖形的使用技巧。
情感目標:在設計標志的過程中,挖掘班級學校特色,培養學生關心集體、保護校園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自選圖形的使用技巧,設計標志。
【教學難點】
設計一個簡潔而又有寓意的標志。
【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法、分層導學、任務驅動教學法。
【課前準備】
1、每生一機,機房有電子教室控制軟件。
2、課件、設計好的標志、助學錦囊計5條(導學卡)。
3、調試好學生作品上傳評價系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環 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
談話引入
1、談話導入:
我們常用眼睛來審美,用嘴來表達想要說的話。那么,你們知道不用說出來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