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設計師
一、教材分析
“畫圖”是四年級第二冊教材第二部分“學做電腦小畫家”學習內容,這部分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畫圖”這個主題展開。“畫圖”工具的靈活運用以及顏色的填充和搭配是學習“畫圖”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習的重點,本節就是在學習了“畫圖”的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礎上更深入的學習,進行綜合運用,是“畫圖”學習的課外延伸和拓展。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主要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設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思維活躍,但易分散。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鉛筆、直線、橢圓、矩形、圓角矩形、曲線、顏色填充、橡皮擦等簡單的繪圖工具的操作,并能運用這些繪圖工具畫出神奇的直線、可愛的小鳥等,對“畫圖”軟件有很大的興趣。
本節課是對畫圖工具的綜合運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需要分析
(1)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本課任務一:利用形,設計一條圍巾,作為“母親節”的禮物;任務二:以一封“求助信”引出設計一件式樣新穎的體恤衫。在整個設計中,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畫圖工具的使用,顏色搭配的處理技能,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通過設計小競賽活動,讓孩子開拓創新,創造出新的成果。設計作品的評比過程不僅是作品的展示,同時也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評價能力的展示。通過作品交流、評價,師生、生生之間構成多向的交流,給學生自由馳騁的余地和創造的空間。
(2)讓課堂充分體現生活氣息。無論是設計圍巾,還是設計體恤衫,都為孩子的活動創設了一種生活情境,讓孩子既在需要中鞏固電腦知識技能,更深切體會到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性作用,積極發揮其創造潛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孩子看到我們的電腦知識和社會需要之間的密切聯系,感受到今天在學校學習就是為未來服務社會做準備。
四、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認識工具欄上各種工具的名稱,掌握在畫圖中各種工具基本操作方法。
(2)能力目標:利用不同的工具,繪制不同圖形并合理搭配,將所學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在動手制作、欣賞、品味作品的過程中體會作品的內在美,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藝術素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繪圖工具的合理使用,顏色的選擇。
難點:用各種圖形組合,表達某種意義及巧妙的色彩搭配。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的周圍,我們經常會用到和看到方形的物體,你能說出來有哪些嗎?
生答。
師:你們知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什么節日嗎?
生答:母親節
師:“母親節”一個多么溫馨的節日,母親為了我們的成長和學習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母親節”來臨之際,讓我們用畫圖工具里的方形來為母親設計一條圍巾,寫上你的祝福,表達你的感激之情好嗎?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組織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利用方形設計圍巾為問題的深化做鋪墊。
(二)組織教學
1.學生分組討論并動手操作
教師巡視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可以給予意見,但不能替學生做決定,鼓勵學生學習、思考、討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以便于學生綜合使用“畫圖”工具,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就學生遇到的難點,教師要指引學生進行討論,碰到的問題有:利用“直線”工具畫長方形或正方形,總有斜線,不美觀,怎樣畫出標準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所畫圖形不是閉合區域,涂色時顏色漏到了外面,便將整個畫清除掉再重新畫,耽誤了時間。但同時也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想像大膽、活躍,能聯系生活實際,在“圍巾”上寫了很多感人的話語,具有年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