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畫圖;(通用2篇)
走進畫圖; 篇1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山東省小學課本《小學信息技術》第30課計算機畫圖板。本教學內容在學生知識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節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研究、討論的形式掌握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能熟練地啟動畫圖程序。
2.掌握工具箱中的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的學習習慣。
情感目標:
通過作品的展示,學生有成就感,體驗到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掌握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這正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有了半個學期的上機操作經驗,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技巧。他們愛好廣泛,思維敏捷,樂思善問。教學中要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多讓學生主動探索。
【教學方法】
演示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
【學習環境】
windows95操作系統中自帶的畫圖程序、教學演示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請同學們欣賞兩幅圖畫。欣賞后,請同學們說一說,看過兩幅圖畫后,你想知道點什么?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告訴學生剛才的兩幅畫是用畫圖程序來畫的。師問“同學們想不想試著畫一畫呀?”生答“想”。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畫圖”(揭示課題)。
(二)畫圖程序的啟動
師:畫畫必須先要啟動畫圖程序,請同學們試著啟動畫圖程序。
學生上機操作,師巡視。
教師請學生說一說啟動方法。
依次單擊開始→程序→附件→畫圖。
(三)認識工具箱
師:在畫圖程序中有一個地方的工具可多了,還有一只鉛筆呢!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個地方是做什么用的?它叫什么名字?
生討論后,回答。是用來畫畫的,它的名字叫工具箱。
師:請生數一數工具箱中有多少種工具?
生:數后回答“16種”。
師說:這里面最常用的工具就是“鉛筆工具”。
(四)研究工具箱中工具
師:正是工具箱中的工具,幫助我們畫出了漂亮的畫。現在同學們可以找自己的工具研究一下。咱們比一比哪組同學學會的工具最多,發現的問題最多。
生研究,師巡視、詢問學生學會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問題,并及時表揚善于發現的學生。
師:請發現遇到難題的同學,說出自己的問題。請會的同學幫助解決。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發現了什么,學會了哪些工具的用法。
師總結:通過大家的共同探索,我們已經學會了好多工具的用法。大家都很棒。
(五)創意大比拼
師:出示任務
有一個童裝廠積壓了大批的白t恤,他們在招聘設計師,想把這些t恤變成兒童喜歡的暢銷產品。假如我們是設計師,怎樣利用繪圖工具,設計出富有個性t恤,吸引童裝廠招聘者的目光。
師:出示創作要求
1.每位同學設計一件自己喜歡的白t恤。
2.每小組推選一名設計有創意的同學成為本節課的“小小設計師”。
生操作,師巡視。
同學互相參觀。參觀后,修改自已作品中不足的地方。
(六)評比小小設計師
小組間推選一位小小設計師,頒發獎品。
(七)結束
出示兩幅圖片。
師:讓生對比看看兩個圖片有何不同,你能把圖片做做成這樣嗎?
生討論。
師:那我是如何設置的?請同學們課下找出答案。
[作者簡介]
王生,男,1966年10月生,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中共黨員,現任曲阜實驗小學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發展中心會員;《學習報》特約編輯。自參加工作以來,熱愛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用心去感悟課改,用行動去實踐新課程理念,在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中,精益求精,博采眾長,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參加中央電教館專項課題“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實驗;濟寧市“十五”重點教研課題《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實驗。曾獲全國教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獲省科研成果一等獎;濟寧市科研成果一等獎;獲濟寧市教學基本功一等獎;獲濟寧市級優質課一等獎;曲阜市教學能手;曲阜市優質課一等獎;曲阜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撰寫的論文在《山東教育》等國家、省、地市級報刊上發表20余篇。
走進畫圖;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我在小學三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重點是認識畫圖窗口的組成,學習如何啟動和退出畫圖窗口。其中對于退出畫圖窗口的幾種方法進行了大概的介紹,并不要求學生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和平時的實際操作中,保存文件顯得重要甚至是必要的。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計劃從第四課至第十二課學習“畫圖”的各種方法、技巧。因此讓學生學會建立一個自己的畫圖文件,為以后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學生分析
“周老師,我還沒有畫好,下節課還畫嗎?”“周老師,我還想再修改、修改。”在教授畫圖程序的各個課時中,我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初學畫圖,在技巧上往往還不熟練,大部分的學生一課時不能完成一副完整的畫,那么學習保存文件就勢在必行了。這節課,對于信息技術三年級的學生,是從認識到操作技能的過渡,例如鍵盤輸入時的指法、漢字的輸入,他們還未掌握,所以此時學習文件的保存,文件名的輸入就成了一個難點。在操作設計中,我化繁為簡,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目標分析
1.認識畫圖窗口,這部分內容可作一個大概介紹,學生接受起來較快。前一課學習了《windows xp的窗口》,學生對“窗口”已有了一定的概念。
2.學習保存畫圖文件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建立一個專門屬于自己的畫圖文件,大大滿足了學生力求完美、完整的愿望,從中也能讓大家欣賞到孩子們完整的繪畫作品。
3.建立自己的文件,懂得尊重他人所有權,不能隨意修改他人文件,培養學生文明的操作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處理思路
這一課時的重點是如何保存和打開保存的畫圖文件,難點是“文件名”的輸入。三年級的學生還未學習過漢字的輸入,因此,我請學生利用小鍵盤區的數字鍵輸入生日日期,這樣簡單而易于記憶,符合這一年齡學生的操作水平。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學生欣賞幾幅電腦繪畫作品。(時間:3分)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請大家欣賞幾幅電腦繪畫作品”──通過這一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下一步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組織學生學習啟動畫圖程序的方法,認識“畫圖”窗口(時間:10分)。
1.師:“同學們,剛才大家欣賞的繪畫作品就是通過下面這個畫圖程序來完成的。下面請跟隨老師一起《走進畫圖世界》吧!”
板書出示:走進畫圖世界
a.老師演示啟動畫圖程序的方法。
開始→程序→附件→畫圖(板演)
b.學生操作練習,教師及時在學生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認識畫圖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因為在前一課中學生剛學習了《windows xp的窗口》,對于窗口已經有了一定的概念,重點是認識畫圖窗口特有的“工具箱”“顏料盒”,而這一部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將重點學習,所以本環節的目標是讓學生認識組成部分。
a.老師進行演示教學,使學生知道哪里是“工具箱”和“顏料盒”(板演:工具箱、顏料盒)。
b.學生進行操作,以感知“工具箱”和“顏料盒”的功能,教師適當進行指導,以幫助學生完成“工具箱”和“顏料盒”的功能的認知。
c.學生發言說明“工具箱”和“顏料盒”的功能,教師進行引導。
(三)引導學生認識計算機的存儲功能,激發學習欲望。(時間:1分)
師:“同學們,美麗的圖畫、優美的文字都可以請我們的小電腦保存起來,我想你一定很想知道怎樣保存吧!別急,讓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四)學習保存文件及打開文件的方法。(時間:6分)
(板演:關閉畫圖與保存畫圖)
a.教師演示,將啟動在桌面上的畫圖窗口關閉,這時因為沒有在畫圖區進行繪畫、修改,因此未出現對話框直接就關閉了。
b.教師演示,啟動畫圖程序后,選擇“鉛筆”工具,在畫圖區畫上簡單幾筆,例如:隨后關閉窗口,此時則出現了對話框。
c.讓學生來總結這兩種情況的不同之處。
d.針對后一種情況學習保存畫圖文件的方法。建議學生在輸入文件名時,用小鍵盤區的數字鍵輸入自己的生日,如:9510(95年10月),這樣既克服了學生不會漢字輸入和指法不足,又便于記憶。
e.出示打開文件的方法。
(五)學生操作練習(時間:15分)
學生在練習時可配合著“操作流程圖”,邊看邊操作。
教師進行巡回的指導。
(六)總結(時間:5分)
1.師:“同學們,你們都建立自己的畫圖文件了嗎?讓我們請幾位同學來演示一下他的‘小倉庫’吧”。
選幾位同學演示打開文件過程,復習打開文件的方法。
2.啟發學生敢于尋求其他保存文件的方法和打開文件方法。例如可以直接單擊常用工具欄中的工具按鈕來完成。
3.師:“同學們,在你們打開文件時可以看到許多不同名字的文件,其中也有你的,我們應當尊重這些文件的擁有者,不能隨意去更改他人的文件,這是不文明的,讓我們做一個文明的計算機操作者吧!”
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做一個文明的計算機操作者。這一環節使本課的教學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六、自我評析
完成一幅電腦繪畫作品,除了需要一定的技巧外,更需要耐心、細心。在《走進畫圖世界》這一課時中,對于保存文件并未作一定的要求,只對學生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因此在以往的教學中,前幾課學生通過一個課時就可以完成練習的繪畫作業了,但對于后面具有一定主題的繪畫作品,他們則需要進行反復的修改才能完成。然而由于沒有學習保存的方法,我總是到這時才意識到學生能建立一個自己的文件的重要性,所以這時的教學總顯得很零亂。在今年的三年級的教學中,我及時在《走進畫圖世界》中將保存文件作為重點,并且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練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為今后的教學作了一個很好的準備。每個學生建立了自己的文件后,操作時更有耐心,也更細心了,他們不用擔心自己的作品總是沒有完成就下課了。其次,從中也發現了很多好的繪畫作品,由老師在上課時展示出來,供大家相互學習和欣賞。最后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