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田園》說課設計及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美麗的田園》是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第84頁——85頁的內容。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家知識的含義,主動構筑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為此我設計了如下三維目標:
(一)、情感目標:1、創設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自然、愛護動物、保護環境方面的教育。
3、在學習中,感受到集體的智慧,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識目標:
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發現、思考、提出問題,并正確運用2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相關的問題。
本課教學重點為讓學生能從日常生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法
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了同桌合作學習,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美麗的田園》時,引導學生先觀察數據(如: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再讓學生嘗試提出問題,獨立試著解決,并給予充分的時間和同桌交流的機會。然后結合學生的信息反饋,教會學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如① 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一共有幾只小鳥?② 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樹上的比空中的少幾只?③ 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空中的比樹上的多幾只?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根據第一個問題提出④一共有17只小鳥,天上有12只,樹上有幾只小鳥?⑤一共有17只小鳥, 樹上有5只小鳥, 天上有幾只小鳥?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同桌互說出其它物體的這類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幫助學生掌握了學法,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做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
三、說教學程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要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必需的數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交流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以學生喜歡的春游活動導入新課,因為同學們都喜歡春游,所以我想一定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然后設一個懸念,你想不想知道他們春游都看到什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1、觀察“美麗的田園”。說一說這里美不美,如果我們去這春游要怎么做?田園里都有什么。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