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棵樹(20以內進位加法)說課稿
一.關于教材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七單元加與減(二)的第四課時“8加幾的進位加法”。
2.教材簡析:20 以內進位加法中“8加幾”,是在9加幾進位加基礎上學習的,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加法計算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教材以“有幾棵樹”為主題圖,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提出加法問題,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計算方法,然后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湊十”的計算方法。
3.目標預設:(根據學生已有的實際情況和培養目標)
⑴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8加幾的計算方法。
⑵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⑶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8加幾”的進位加是在“9加幾”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9加幾”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尤其是“湊十法”。考慮到學習可以利用計算方法的遷移來學習“8加幾”的進位加。據此,本課時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8加幾的計算方法。
5.本課時教學中,學生會說多種方法計算,但對于何種方法優化,更適合自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培養學生算法的多樣化,進一步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
二.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教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精美的掛圖為學生展現帶有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中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