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教學設計與點評
生1:我們的左耳朵和右耳朵是這樣的一對好朋友。
生2:我們的左眼睛和右眼睛是這樣的一對好朋友。
生3:我們的左腳和右腳是這樣的一對好朋友。
……
4通過游戲活動,鞏固“左右”。
( 評析 通過學生的實際生活(路隊放學)和學生的身體特征,讓學生邊說邊比劃,初步建立“左右”的空間觀念,以動作促思維,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學生既容易理解又感興趣。)
(三)理解“左右”,形成“左右”的空間觀念
出示教科書上第60頁第二幅圖。(投影)
師:今天,淘氣和笑笑也來和大家一起學“左右”的知識,你看,他倆擺了一排文具,看看有些什么。
師(指圖):有鉛筆、橡皮、 尺子、文具盒和小刀。
1解釋整體的最左邊、最右邊。
(1)師:如果你面對著這一排文具看,這一排文具的最左邊是什么?最右邊是什么?(請生上臺指,并舉左、右手驗證。)
生:面對著這一排文具看,這一排文具最左邊的是鉛筆,最右邊的是小刀。
(2)師:從左數,第二個是什么?從右數,第四個是什么?(分別抽生上臺數,并舉左、右手驗證。)
生:從左數,第二個是橡皮; 從右數,第四個也是橡皮。
師:為什么橡皮一會兒排第二個,一會兒又排第四個呢?
生:因為它們分別是從左邊數和右邊數的。
師小結:我們數的方向不同,順序也就不同。
( 評析 這樣的結論,教師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歸納概括出來會更好。)
(3)說一說。
師:教室里第一橫排中,最右邊的同學是誰?最左邊的同學是誰?(分別請學生說出來,并舉左、右手驗證。)
2解釋一個物體的左邊、右邊。
(1)師:面對圖片上的尺子看,尺子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哪些文具?
生:面對圖片上的尺子看,尺子的左邊有鉛筆和橡皮,尺子的右邊有文具盒和小刀。
同桌互相說:文具盒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哪些文具?
(2)說一說。
問題一:抽6名學生站成一排,說其中一名學生的左邊和右邊有哪些同學。
問題二:任意抽一名前排學生站起來,說說他的左邊和右邊有哪些同學。
問題三:同桌互相說,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有哪些同學。
(3)討論:我們在判斷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有哪些同學時,是以誰為標準的?
師小結:我們從一個方向看東西的時候,面對的東西不同,看到它左右的東西就不一樣。
( 評析 通過幾個層次分明、難易有序的活動,讓學生理解、鞏固“左右”的概念,形成空間觀念。每個環節都注意采用“邊理解、邊應用”的“小步教學法”,從不同層次中理解“左右”的含義,通過大量感性材料讓學生把知識內化,教師最后再畫龍點睛。)
(四)交換左右,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1游戲:抽三名學生上臺,面對學生站好。讓這三名學生舉右手。
師:討論:請看他們舉對了沒有?
(再讓下面的學生舉右手)觀察有什么特點?
師小結:當我們面對面站立的時候,我們舉的右(左)手的方向剛好相反。
2活動:聽口令,做動作。
師:(請學生同桌面對面坐好,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舉右手,舉左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3活動。
(請2名學生到講臺上,面對全班學生站好,判斷講桌上的兩件物品誰在左邊,誰在右邊。再讓下面的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判斷這兩件物品誰在左邊,誰在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