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枝鉛筆》教學案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孩子們,你們想看個啞劇嗎?老師給演個精彩的啞劇,要仔細看,一會兒把你看到的變化講給大家聽,好不好?
(用學生感興趣的啞劇--動作演示引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渴望學習的熱情。)
………
3.師講解:像剛才我們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的動作,可以提一個數學問題:一共有幾枝鉛筆?(板書課題)請齊讀兩遍。
下面,請你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做合起來的動作。(師適時在黑板上粘貼鉛筆)
師邊講邊板書:我們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的過程,在數學中還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你們看!我用2個符號就把數字組成了加法算式。
(這個環節是本節重點,我盡量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感知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2和3合起來是5的過程用算式就表示為2+3=5。這個數學模型建立的特別重要,也是培養學生數感符號感的開始。)
4.認識“+”的名稱,寫法和意義。
5.新知滲透,小結。
師:你們真棒!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是5枝鉛筆,算式就列做2+3=5(枝)!2表示2枝鉛筆,那么3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
誰會把老師剛才合鉛筆的過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說一說?(指名說,同桌互相說一說)(把抽象的算式結合具體情境中再次理解)
(給學生充分說一說的時間,讓學生深刻感知合起來的過程就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的過程。注意到學生思維的發展特點,設計從易到難、從形象到具體、從動到靜,具有很強的層次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指名學生說并給予及時評價)
師小結:
6.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1)指名上臺擺桃子,其他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擺。先說說自己擺的過程再列出算式(課本中“擺一擺”)
(指導學生說a和b合起來是c,列成算式就是a+b=c)
(2)師:請你自己擺出一幅圓片圖,并說出加法算式。
(通過擺一擺的動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簡單加法算式與所表示的具體事物相聯系起來,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理解抽象概念,培養學生的數感。)
(3)師:說說自己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加法問題?
(在學生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數學模型建立后,讓學生舉例說說類似的數學問題,及時利用知識的遷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感)
(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身邊事物,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并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實際”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