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教學反思
二、放手讓學生探索,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中,我把探索比長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務”交給學生來完成,充分相信學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們在游戲后積極討論,然后向全班同學介紹,雖然有的學生說的不完整,但是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剛才直觀的活動,大概說出比高矮(長短)的方法。在交流各組研究成果之中,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現,感到“我能行”,這樣,有助于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還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同時還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空間,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方向。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在課堂上學生進行比賽時,我適時地給他們獎勵小紅花、小紅旗等,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這樣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從而增強學生的勇氣。
不足之處:在比較高矮的游戲時,由于放的太開了,以至于課堂紀律有點亂,而且所花的時間過多了一點,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傾聽學生的匯報發言。另外我出示第一幅情境圖太晚。由于前面耽誤的時間太長所以沒能讓孩子們找一找身邊的比長短、高矮、厚薄的例子。所以在時間安排上不合理,導致了有些練習題無法當堂解決。
《高矮》教學反思
《高矮》是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較”一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1、讓學生初步感受兩個物體之間的高矮關系,體會高矮的相對性。2、在比較過程中體會高矮的正確方法。3、滲透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針對以上幾個教學目標,我在課堂上是這樣設計的:
突破目標二:
在導入新課時,設計了以下兩個情景:
1、請兩個看起來差不多高的同學,站到臺前來,然后偷偷地讓其中一個同學在兩人背靠背比一比的時候,踮起腳尖。老師同樣提問:“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學生們又炸開了鍋:“某某同學踮起腳尖了,不算、不算,不公平!”
2、請全班個頭最高(呂澤偉同學)和最矮(王南同學)的兩個同學上臺來做一個“比一比”的小游戲(讓最矮的同學站在椅子上,讓最高的同學站在地上,然后提出問題“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孩子們一下子炸開了鍋,有人喊“呂澤偉”、有人喊“王南”、還有人喊“不公平”。
——這時,老師趁勢引導學生小結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比個頭高矮時,要背對背,特別要注意公平,所以兩人應站在相同的起點,而且不能踮起腳尖。
突破目標一:
將班級中個頭最高的呂澤偉同學留下來,跟老師比一比,提出問題:“我們兩人誰個子高、誰個子矮?”。學生一下喊出:“老師高,呂澤偉矮!”。這時老師就故意質疑:“你們真奇怪,剛才說呂澤偉高,現在又說呂澤偉矮,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通過這個情景,引導學生體會高矮的相對性。
突破目標三:
結合情景圖中:淘氣和笑笑攙扶老奶奶過馬路,以及兩輛汽車有序地停在斑馬線外等候。
——向學生滲透尊敬老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等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