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
課程背景:
比較物體的高矮(或長短)是學生在學習比較中的第二項內容,本課先呈現兩名學生幫助一位盲人叔叔過街的情境,讓學生觀察,再“說一說”誰高、誰矮;接著呈現同學間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從中觀察并領悟到比身高的要領和規則,再進行實踐體驗;最后“做一做”則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對繩子或路線的長短、書的厚薄等進行推理、判斷。
教學時,選擇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或者直接用教材的情境,請學生選擇情境中的兩樣物體進行高矮(或長短)的比較。也可以在教室中組織學生開展比高矮的模擬活動,讓每個學生能身臨其境,直觀地觀察與討論。
教學設計:
學科:數學 授課年級:一年 設計人:高華章節名稱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 高矮計劃學時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通過直觀地比較物體的高矮活動,初步感知兩個或三個物體之間的高矮(或長短)關系。2. 理解物體高矮(或長短)的比較,需要在同一起點下進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比較、推理能力。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點掌握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掌握比較的方法。媒體內容與形式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設計意圖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昨天我們學了什么知識?今天,我們繼續比較,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是在哪里?你在圖中看到了什么?取出一支吸管,問:這支吸管長還是短? 學生回答。2讓學生對高矮(長短)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探究1、當學生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兩支吸管,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2、出示課題,明確目標。3、明確比較的要求。(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較。(2)確定什么和什么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么。(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后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觀察并回答 15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鞏固與拓展1、指導看圖p16(投影):圖上有什么?2、看圖找一找比較這些事物的長短或高矮。3、練習p17。(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4、小結。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5、課本p18練一練老師讀題指導看圖,再集體訂正,并說出理由。)(訓練學生說出比較的結果:比長、比短、和同樣長或比高、比矮、和同樣高。) 10學生從具體情境出發,會進行多個比較。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把你的收獲講給家長聽。 3 板書設計 高矮 ( )比( )高 ( )比( )矮 (長短、胖瘦、粗細、水平)教后反思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