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
教學目標:
1.知道物體之間的高矮、長短、厚薄的關系,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經歷比較事物高矮的活動過程,體驗具體的比較方法。
3.通過小組合作比高矮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推理能力。
4.通過生動有趣的練習,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初步感知“高矮”的存在
1.導入:
⑴談話: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幅畫,想看看嗎?
⑵出示 (盲人爺爺過馬路)
⑶提問:①圖上都畫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②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幫助盲人爺爺過馬路。
師:兩個小朋友雖然年齡很小,可是他們非常的樂于助人,看到盲人爺爺過馬路很危險,就主動幫助他,同學們,你們認為兩個小朋友做的好嗎?你們愿意向他倆學習嗎?
③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兩個小朋友會是幾年級的同學呢?
為什么?(生:一年級,因為他們長的矮)
師:小朋友長的矮,那誰長得比他們高?(生:盲人爺爺)
⑷引出課題:
盲人叔叔比小朋友們高,也就是說小朋友比盲人叔叔怎么樣?(生:矮),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高矮”現象,今天這節課我傘就來學習與高矮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高矮)。
(評析:通過主題情境的創設,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聯系生活的“高矮”現象
師:小朋友們,平時你們比過高矮嗎?那你們能說說誰比你們高,誰比你們矮嗎?
生舉例,如: 爸爸比我高 ,姐姐比我高 , 妹妹比我矮, 大樹比我高……
3、尋找身邊的高矮例子
學生自由下位尋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討論,小組交流。 (評析:讓學生自主發現、探索,找出身邊關于“高矮”的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另外,讓學生尋找教室里的高矮例子,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嚴肅、拘謹的組織形式,給學生創設一下自由、輕松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二、直觀比較,探討比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⑴猜測:剛才同學們列舉了很多生活中“高矮”的例子,現在老師想現場考考大家的眼力,我請兩位同學站起來,請大家猜測一下,他們誰比誰長的高一些?
⑵提問: 到底猜測的對不對呢?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出他們誰高誰矮呢?
生:比一比。
⑶驗證:兩名學生上臺前比一比,驗證猜測的結果。
2、探討比身高的方法
⑴談話引導:
同學們真聰明,通過比一比的方法很快發現了比高一些,小強和小麗也在比身高,讓我們看一看他們是怎么比的?
師:他們兩個誰高誰矮 ?
生①:小強高。
生②:小麗高
生③:小強雖然看起來高,但他是踮起腳跟比,不能算。
⑵師提問:①小強是踮起腳跟才比小麗高的,這樣比公平嗎?
②那么你們認為怎樣比,才能知道誰長得高一些呢?
⑶學生分組交流
⑷小組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