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重》課堂實錄與評析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
3.機靈狗到了海鮮市場,看看遇到了什么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想法。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
4.今天你們比較了老師帶來的物品每一組中誰輕誰重,那這些物品中誰最輕,誰最重呢?請小組同學合作,看看哪組能選擇最合適、最快速的方法準確地進行比較?
四、總結延伸
同學們這節課學得愉快嗎?都有哪些收獲和體會?課后到學校和家里觀察觀察,看看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比較輕重,用你喜歡的方法比一比。
評析
傳統的教學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課堂是在老師的控制下有序地運行;而在新型的探究性學習課堂中,是“老師圍著學生轉”,課堂上發生的許多情況都是老師無法事先預料的,老師的主要工作就是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方式“介入”。如果“介入”得過早或者“介入”的方式不對,就會打破學生已經形成的探究氛圍;但如果“介入”得太遲,則容易使探究活動因為無序而無效。整節課,張老師較好的把握了“介入”的時機和方式。
課堂伊始,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學習材料,讓學生探究比較輕重的方法,引導學生對這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解答,并得出怎樣選擇方法能又對又快地比較輕重。變“教師講授”為“研究交流”,很好地處理了“教”與“不教”的關系,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一環節,教師基本上處于“幕后”狀態,沒有過多的“介入”到學生中間,只“介入”到個別小組,對“學困生”給予了個別指導。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適當地“介入”。當很多學生使用生活當中比輕重的方法和經驗,來解決數學當中的問題時,張老師及時進行了處理,而且還巧妙地把學生交流的內容全部轉化成了寶貴的數學資源。當學生提到稱一稱的全新方法時,教師又和學生共同研究了怎樣用天平比輕重的方法。可以看到,新形勢下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張老師在不斷地歷煉中,已經逐漸走向了成熟。 (評價者:沈陽市沈河區教師進修學校孫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