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四--(精選15篇)
練習四-- 篇1
(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頁1~4
教學目標 :
進一步熟練地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會正確解答.
教學過程 :
一.計算練習.
1.口算.
27+2= 89—6 = 36+40 = 85—40 = 55+22 =
45+3 = 75—4 = 67—30 = 34+5 = 73+20 =
直接說出得數,并從每組中選一道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1
1)出示第一題,老師說明題意,學生先算一算,再選一選.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老師小結。
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時,方法很多,以選擇一種你喜愛的方法進行口算。
二.應用題練習。
1.2。
1)出示第2題,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標本,40只蜻蜓標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還可以怎么說?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計算?
4)集體口答。
2.3。
出示第3題,說題意。(媽媽牙齒有32顆,我的乳牙有20顆,我比媽媽少多少顆牙齒?)
“求找比媽媽少多少顆牙齒”還可以怎么說?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
集體口答.
3.3
出示第4題,說圖意。(小兔子運走18個蘿卜,還剩10個,一共收了多少個蘿卜)。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集體口答.
三.布置作業 .
<<練習與測試>>(1)。
四.教學后記:課堂氣氛,不活躍.
(1)
教學內容:
教材5~9.
教學目標 :
通過加減口算,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口算方法.
進一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指導學生正確選用條件計算所求問題.
教學過程 :
一、計算練習。
1. 5。
先估計一下下面每題的得數各是幾十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口算出結果并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集體訂正
2 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補充六道題,先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再計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應用題練習。
1.7。
1)出示第7題的統計表,說說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紅多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3)如果要求“小紅比小華少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提問題解答,集體交流.)
2.8。
1)出示第8題,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學加入少先隊,有54條紅領巾夠不夠?)
2)“有50位同學加入少先隊,54條紅領巾夠不夠”為什么?
3)“你知道紅領巾多多少條嗎?”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3.9。
1)出示第9題,指名說圖題。
2)一共拿來40個鼠標,有46臺電腦,這些鼠標夠不夠?為什么?(40<46,所以不夠)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提問解答,集體交流。)
三. 作業 布置。
四.教學后記:通過賽一賽的練習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練習四-- 篇2
教學內容:說的練習、讀的練習、習作練習
教學目標: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準備好發言,能用普通話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別人的評議要客觀懇切,能通順流利的朗讀短文, 有感情的朗讀,正確完成課后習題,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通過準備,完成習作訓練。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能用普通話發表自己的意見,能通順流利的朗讀短文,完成文后的問題,完成習作訓練。
教學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準備好發言,用普通話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合作中學習短文,完成課后的問題,通過準備,有條理的完成習作。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帶著問題閱讀短文,并能正確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重點:用普通話說,語句通順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觀點,能帶著問題閱讀短文,正確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難點:能帶著問題閱讀短文,正確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說的訓練:
出示投影:
1、提示: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被別人誤解,需要作出解釋。如:因特殊情況遲到受到批評;喜歡看課外書,卻被家長認為是看閑書等。請你選擇一個內容演一演。
2、出示要求:態度誠懇心平氣和。
1)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說清楚,語句比較連貫。
2)耐心聽別人的發言。
3、生準備
4、小組交流
5、個別匯報
6、評價
二、讀的訓練《生命橋》
1、生帶課后問題自學課文
2、小組交流
3、個別匯報
4、評價指導
5、談感受,寫讀后感。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課堂訓練3-4題。
課后反思:說話訓練時,學生存在選材問題,不知道該說什么。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習作練習--未來的學校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啟迪學生展開大膽、豐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導學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說和寫。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自由地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指導學生有序地、重點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說和寫。
3、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課前學生繪制自己心目中“未來的學校”構想圖。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同學們,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是一切創造之源。”小的時候,我就曾經幻想過,如果我能夠像小鳥一樣,有那樣一對翅膀,那該多好啊!
2.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有一對翅膀,你想做些什么?(板書:想象)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最富有想象力的少年時代是在我們“東園小學”度過的……
2.出示課件:“東園”的過去,現在……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想一想、寫一寫未來的學校。(板書:未來的學校)
(三)啟迪學生的想象。
1.過渡:再經過50年、1XX年以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未來的學校又會是怎樣的呢?
2.創設情境。(卡通課件,進入“未來”)
3.在音樂和導游的語言感染下,你仿佛見到了什么?
4.小組交流:把你心目中未來學校的樣子說給組內的同學聽。
5.學生自由地想象,班級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大膽設想以下方面:
(1)未來學校將會建在哪兒?
(2)未來學校學習的場所是怎樣的?
(3)來來學校運動場是怎樣的?
(4)你認為未來學校還應該有哪些建筑和配套的設施?
(5)你對未來學校的教師有哪些要求?
(6)未來學校學生怎樣學習? (7)未來學校會培養出怎樣的學生?
6.討論,交流:你覺得同學們的想象怎么樣?
(學生評說。教師板書:大膽 豐富 新奇)
(四)指導學生完整口述自己設計的未來學校的樣子。
1.學生出示自已繪制的未來學校構想。
2.指名上臺介紹自已的畫面內容。
3.全班交流評價:你們認為他說得怎么樣?
(師相機指導并板書:介紹 有序 重點突出)
4.小組按要求口述交流各自心目中未來學校的樣子,互相補充完善。(要求:有序、重點突出)
(五)寫作練習。(教師巡查,相機指導寫作)
附習作: 未來的學校
2041年。這是新世紀的大好年月,激起我幾多浮想遐思!我已是東園小學的校長了。請跟我一起來參觀我所設計的21世紀50年代的東園小學吧!
瞧,“東園”是建在宇宙中的。
有許多宇宙飛船在遨游,多熱鬧。飛船都是以水為燃料,排出的尾氣是凈化過的,毫無污染,并且可以自動駕駛。上面還有“防彈系統”和“安全設備”,如果遇到障礙物,會自動地停下來。
學校里還建有宇宙閱覽室、生物生態館、西瓜氣象站、巧克力餐廳等等,都是我這位“總管”親手設計的。可是,我對自己設計最滿意的還是那如宮殿一般的四季教學樓了。
春季樓,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萬物復蘇了,小草發芽了,果樹開花了,小朋友又長大了一歲。春季樓就像一個美麗的小姑娘,同學們在這里感到無比快樂。她能培養學生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的品格。
夏季樓,一個熱鬧的名字。知了在樹上放聲歌唱,昆蟲們忙忙碌碌,同學們也忙著學習。夏季樓里一會兒晴,一會兒雨,變幻莫測,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她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我們漫步在秋季樓里的林陰道上,秋日的黃昏是如此動人啊!那西天的彩霞披著一層似紅似金的彩衣,落日就在這一層五彩繽紛中向大地吐露出最后的微笑。路旁的轉基因法國梧桐樹早已在不知不覺中退去夏日的蔥綠。黃色的落葉順著秋風打著旋兒一片片飄落下來,地上已鋪滿了薄薄的一層,踩在上面發出沙沙的聲音,煞是好聽。我不由彎下腰,拾起一片落葉,啊!它并不像我們平時所說的那么枯黃,毫無生命。看!巴掌大的葉片中間,星星點點地點綴著黃色的小花紋,還有綠色的條紋作伴,整片葉子上還鑲著一邊紅褐色的邊。我打開書將它夾在書里作書簽。你們看,秋季樓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陶冶著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性情。
冬季樓,安靜無聲的名字。雪靜靜地下著,誰也沒發覺。四周白茫茫一片,只有孩子們的臉蛋是通紅通紅的。冬季樓像一位不愛說話的老爺爺,她向學生幼小的心靈滲透了謙虛謹慎的美德。
學校實行開放式的教學管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想到哪個季節里學習都可以,說不定你上午還在春天里欣賞著那花花草草,下午就在冬天里堆雪人、打雪仗了。學校里不僅有地球人,而且有外星人來到四季樓學習,來看看我們這里的四季。這里可以使同學們生活得更愉快,學習得更輕松。
21世紀50年代的“東園”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可是無論如何,五星紅旗依然是那樣鮮艷,依然在迎風飄揚。什么都可以變,只有她是永恒的!
2030年的學校
穿越了時空隧道,我來到了2030年。信步走在街上,發現很多地方都變了。我最關心的還是我的母校——姚家園小學,那到底會是什么樣呢?
走進姚家園小區,隨著路標的指示,我來到了姚家園小學。剛一踏進校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教學樓成了塑料的了,它的顏色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是那么亮麗,那么光彩奪目。同學們正在樓頂上進行體育鍛煉。
我感到非常奇怪,操場干什么用了,怎么跑到樓頂上去鍛煉了?我來到原來的大操場,一看,啊!操場四周種上了婀娜多姿的垂柳,郁郁蔥蔥的銀杏,高大挺拔的白楊……操場中心有個大花壇,種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月季花、牡丹花、鶴望蘭、芍藥花……花壇四周是綠茵茵的大草坪。操場的西北角,有一個人工湖。碧綠的湖水,美麗的荷花,圓圓的荷葉上蹲著一只可愛的小青蛙。魚兒在湖水中游來游去,幾只蜻蜓在湖面上飛舞……簡直就是一幅動人的風景畫。原來塵土飛揚的操場現在成了同學們休閑娛樂的場所,自然課、美術寫生課的大課堂。
走進教室,更令人驚嘆。地板是高級合成木制地板,色彩漂亮富有彈性,還能釋放負離子,使你感到無比的舒適。墻壁是森林圖案。如果墻壁臟了,只要把墻皮揭下來,它馬上又會長出新的墻皮來。教室里的電視是超薄型100寸液晶壁掛式彩電,清楚、醒目,色彩柔和。黑板是由電腦操作的。老師講第幾課,黑板就會自動出示文字和畫面,非常的簡潔方便。
“當,當……”電子報時的鐘聲在校園中回蕩,原來,我已經參觀了大半天了。走出校門時,我在學校的電子留言簿上,激動地寫道:“我為今天的母校感到自豪!我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練習四-- 篇3
練習四(1)
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四5~9.
教學目標:
1. 通過加減口算,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口算方法.
2. 進一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指導學生正確選用條件計算所求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 練習四5。
1) 先估計一下下面每題的得數各是幾十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 口算出結果并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集體訂正
2 練習四4。
1)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 補充六道題,先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再計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應用題練習。
1.練習四7。
1)出示第7題的統計表,說說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紅多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3)如果要求“小紅比小華少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提問題解答,集體交流.)
2.練習四8。
1)出示第8題,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學加入少先隊,有54條紅領巾夠不夠?)
2)“有50位同學加入少先隊,54條紅領巾夠不夠”為什么?
3)“你知道紅領巾多多少條嗎?”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3.練習四9。
1)出示第9題,指名說圖題。
2)一共拿來40個鼠標,有46臺電腦,這些鼠標夠不夠?為什么?(40<46,所以不夠)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提問解答,集體交流。)
三. 作業布置。
練習四--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秋游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緒中進行6、7、8、9加幾的進位加法練習。
2、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計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組內互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進行6、7、8、9加幾的進位加法練習。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湊數游戲,湊10,兩人一組出手指, 一人出9個,另一個人出1個……
二、綜合實踐:
1.看卡片計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1題)
2.算一算,說一說。
讓學生獨立完成(2題)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點讓兩名學生在全班講7+4的方法與8+幾,9+幾方法一樣。
3.算一算,比一比(3題)
同學們用各種方法都會算6+幾,7+幾,8+幾。現在請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來計算。四人小組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學生當評委選出自己認為方法最好的同學。評出大家一直認為方法最優秀的同學。最后掌聲給予鼓勵。
4.要求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題、第7題。
5.游戲(5題)登山。(出示課件)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一場全身運動的登山比賽,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1)男生、女生各選一名代表到黑板前進行板演。
(2)同桌之間進行比賽。
(3)引導學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1:兩邊算式得數都相同。
生2:左邊都是7加幾,右邊是8加幾的算式。
生3:我知道為什么兩邊算式得數相同:7+3與8+2前一個加數7比8少1,后一個加數3比2又多l,最后得數就會相等。
生4:7+3可以變成7+1+2=8+2,7+4=7+l+3=8+3
原來這兩個算式可以通過互相轉換變成與右邊相同的算式。
6、引導學生看第6題,說說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反饋。
7、昆蟲樂園。
昆蟲樂園里,有一群七星瓢蟲正在找食物,我們一起去觀察它們,向它們提一些數學問題。
生l:我觀察到七星瓢蟲莊吃樹葉,左邊葉子上有5只,右邊樹葉上有7只,我提的問題是:這里一共有幾只七星瓢蟲?
師:有誰能替七星瓢蟲回答這個問題?
生2:5+7=12,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蟲。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師:你們又能從另一幅圖中,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下午七星瓢蟲吃飽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飛來6只,一共有幾只七星瓢蟲?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這樣列式的:6+9=15。
8.在今天這節課,我們開展了許多有意思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進行了6、7、8、9加幾的練習。
(1)填數。這是一個開放題,只要求學生寫出一個答案,對學有余力的同學應鼓勵他們寫出多種答案來。)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數學游戲。
這節課咱們進一步練習了進位加法,下面小朋友們在小組內把這些算式進行整理,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樣的規律進行排列。
①教師應參與學生的整理過程,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有規律的整理。
②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組互相參觀的方式。
三、總結:今天,大家學得愉快嗎?你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 練習四
7+3 = 7+1+2 = 8+2
7+4 = 7+l+3 = 8+3
練習四-- 篇5
第一課時教學要求:1、認識、了解俗語,懂得具體俗語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發現和搜集俗語。2、誦讀積累十二個和中國傳統戲劇有關的詞語。教學重點:誦讀積累十二個和中國傳統戲劇有關的詞語。教學難點: 認識、了解俗語,懂得具體俗語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發現和搜集俗語。教學過程: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1、教學第一部分(1) 學生讀題,問:這句俗話是什么意思?(2) 學生根據自己在日常生活獲得的知識來回答?(3) 教師提問: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2、教學第二部分(1) 學生讀五個俗語,看看各自是講什么的。(2) 師提問:這些俗語分布很廣,你們聽說過嗎?(3) 試著說出他們的意思。3、教學第三部分(1) 教師由上一部分的教學到導入俗語的地域性。(2) 要求學生當堂回憶生活中的俗語。(3) 指名說一說。(4) 教師拓展: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發現和搜集俗語。把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養成時時學,處處學的好習慣。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積累)1、誦讀詞語。(1) 出示詞語學生自由認讀。(2) 全班交流,教師示范讀,指導讀準子音。(3) 同位每條詞語的大概意思。(4) 學生練習說這些詞語的意思。(5) 通過讀講詞語故事,引導學生學習分類積累詞語。(6) 學生練習背誦。2、積累反饋(1) 指名讀,集體練習讀(2) 集體一齊背誦,指名背。第二課時教學要求:1、 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2、 學習寫毛筆字。教學重點: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教學難點: 學習寫毛筆字。教學過程:一、教學第三題1、指導。(1) 指名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2) 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姥姥的剪紙》。(3) 引導學生觀察書寫格式。(4) 讓學生說出哪些字與相連的字相差大(5) 教師重點指導2、練習(1) 學生練習描紅,教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2) 學生仿寫。要求一氣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 反饋(1) 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 對寫得不好的字,進行糾正,強化訓練。二、教學第五題。學習寫毛筆字1、學寫毛筆字1、審題明確本次學寫的字2、指導(1) 學生細心觀察著兩個筆畫比較簡單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方法(3) 學生初練,教師及時指導。3、練習4、反饋(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第三課時教學要求:學會在遇到被別人誤會的時候、冷靜、誠懇地解釋。教學重點:學會在遇到被別人誤會的時候、冷靜、誠懇地解釋。教學難點: 解釋時要態度誠懇,心平氣和,說明原委。教學過程:說話:學會做解釋1、師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被別人誤會。這時你可以適當做解釋。解釋時要態度誠懇,心平氣和,說明原委。碰到下面幾種情況,應該怎樣做解釋呢?2、每個學生任選一條認真讀題,做好演練準備。3、提示學生想清這樣幾個問題:(1)向誰解釋,注意稱呼和禮貌用語。(2)解釋什么,這是說話的主體部分,要針對對方的誤會,說明原委。(3)怎樣解釋,也就是解釋要注意方式方法,尋找適當時機。(4)解釋時還要注意態度,要使對方愿意聽你解釋,以求得好的效果。4、想好后先低聲練說。5、同桌互說。6、當眾演練,師生評議。
練習四--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頁練習四1~4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熟練地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會正確解答.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口算.
27+2= 89—6 = 36+40 = 85—40 = 55+22 =
45+3 = 75—4 = 67—30 = 34+5 = 73+20 =
直接說出得數,并從每組中選一道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習四1
1)出示第一題,老師說明題意,學生先算一算,再選一選.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老師小結。
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時,方法很多,以選擇一種你喜愛的方法進行口算。
二.應用題練習。
1.練習四2。
1)出示第2題,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標本,40只蜻蜓標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還可以怎么說?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計算?
4)集體口答。
2.練習四3。
1) 出示第3題,說題意。(媽媽牙齒有32顆,我的乳牙有20顆,我比媽媽少多少顆牙齒?)
2) “求找比媽媽少多少顆牙齒”還可以怎么說?
3)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
4) 集體口答.
3.練習四3
1) 出示第4題,說圖意。(小兔子運走18個蘿卜,還剩10個,一共收了多少個蘿卜)。
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 集體口答.
三.布置作業.
<<練習與測試>>練習四(1)。
練習四-- 篇7
教學內容:p36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完成練習四中的習題。
1、第1、2題
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積累的對相應實物重量的體驗,結合給定的數據思考選擇什么樣的答案或計量單位比較合適。
交流時注意讓學生依照對這些物體重量的感受說說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解題策略。
2、第3題
首先復習千克和克的進率。
再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本題。
最后組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第4題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細心收集圖中的信息。
再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最后要求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組織交流匯報。
匯報時主要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解釋。
4、第5題
引導看圖,說出每樣商品的凈含量。
再由學生獨立解決相關問題。
最后組織交流,并鼓勵學生再提出一些數學并進行解答。
5、第6題
引導理解題目含義,并讓學生算出1號杯中水的重量。
再把2號杯、3號杯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從而估計出這兩杯水的重量,2號杯、3號杯里的盛水量大約分別是90克和120克。
6、思考題
交給學生自己思考并組織交流討論。
7、全課總結。
教后小記:
練習四-- 篇8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知道讓學生懂得:處處留心隨處都能學習語文。
2 繼續學習把句子寫通順、意思表達清楚。
3 練習寫好鋼筆字。
4 熟記成語,積累詞匯。
5 口語訓練,說漫畫。
二、重、難點
詞句訓練、口語交際。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短文,知曉處處留心和語文的關系,激發學生讀書熱情。
2、讀讀背背八個成語。
3、練習寫鋼筆字及毛筆字。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練習4。
二、教學第一題:
1.誰來把第一題的題目要求讀一讀?(指名讀)
處處留心就能發現“漢字的學問真不少”
2.練習:
讀短文思考:
1我和楊雨恬在預習過程課文時,對哪個漢字產生了疑惑?
2他們有什么新的發現?
3閱讀短文思考:“醒”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師引導: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壇之類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用酉作偏旁的漢字,大多與酒有關,“醒”原指醉酒后醒過來,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義。
4說說在生活中處處留心你都學會了哪些生字?
5遇到類似的疑問,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過什么方法學習
三、教學第二題:
1.讀讀背背
2.下面請大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認讀,
全對的請舉手。錯了的同學可要再接再厲啊。
3 指名讀、齊讀、小組比賽讀,自由練讀這8個成語,讀準每個音。
4來把你會讀的詞語帶著大家一起讀一讀?(指名讀)
5開火車讀。齊讀。
6同桌商量這8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誰背得最快。
指名背。齊背。同桌互背。
四、教學第三題:
1寫好鋼筆字
2教師范寫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狀也不同
3筆筆誰的鋼筆字寫得最棒
五、學寫毛筆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看懂漫畫,通過編故事和形式和同學交流,并通過練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畫的特點。
2、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在說話的同時,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感受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注意口語交際中學生的情感調動,努力在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對學習正確的觀點。
教學設計:
一、引入正題,進行“說漫畫”口語交際。
1、提問:同學們喜歡漫畫嗎?(這一環節中,鼓勵學生不同的見解,可以喜歡也可不喜歡,但一定要講出自己的理由。)
2、欣賞課文中的漫畫[實物投影展示](剛放出畫時不要立刻提出要求,留出空白,學生小聲議論也可,暗暗贊嘆也可。)
3、談談你的感受。(鼓勵學生按口語交際的要求,大方的、真實的表達出發自內心的感受。)
4、根據漫畫中小花狗的神態編故事,與同學交流。
5、集體交流,講講寓意,你明白了什么?(這一環節有難度,要注意引導)[板書:相信自己不過分自卑、不過分自大、]
二、總結,課堂延伸實踐活動。
1、再看圖,總結一下漫畫的特點,你能用自己的話表述嗎?
2、根據回答,教師總結:漫畫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個字就可以表達出深刻的思想,讓人在會心一笑中受到啟發。
3、談談你還看過的漫畫有哪些?引出漫畫種類。
(卡通漫畫、生活漫畫)
4、老師與學生同看漫畫,分享少年時的快樂。
(老師也準備了一些雜志《少年漫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分享少年時的快樂。)
5、師生同看漫畫,個別交流。
6、集體交流一、兩幅可笑的或印象深刻的漫畫。(實物投影展示)
三、提出希望。
短短45分鐘過去的太快了,和你們在一起的時光真的很快樂!這節課我們了解到……(引出口語交際的要求——發自內心、大方真實、注意語氣)
四、作業:選一幅你最喜歡的漫畫,把它編一個小故事寫下來告訴大家。
反思: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相對較強的科學,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在我的課上,由于我的引導,學生們對此表現了高度的熱情,積極參與其中。從他們的表現看出教師的引導對他們對漫畫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
練習四-- 篇9
一、詞語填空:
天( )云( ) 涼爽( )( ) 五( )六( )
羽翼( )( ) ( )( )雪恨 催人( )( )
( )亡( )存 忍辱( )( ) 以( )求( )
發奮( )( ) 臥( )嘗( )
二、補充句子:
1、長江后浪推前浪,————————————————————。
2、———————————————————,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3、書到用時方恨少,————————————————————。
4、————————————————————,到老空留后悔心。
5、三百六十行,————————————————————。
三、明明星期天( 10月31日)早上來找張力一起去體育館練球,可是張力不在家。明明就寫了一張留言條給張力,等張力和他聯系后再一起去,他的留言條會這樣寫:
練習四-- 篇10
教學內容:p/24-26(練習四)
教學目標:1、鞏固確定任意方向的方法,練習在位置變化的情況下,判斷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練習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2、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實踐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難點:在位置變化的情況下,能夠判斷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過程:
一、知識鞏固
1.練習1
小兵的家早在哈爾濱,距北京大約1057千米。北京在哈爾濱的什么位置上呢?請你利用手中的量角器測量一下。
2.練習2
這是小芳、小剛、小紅和小亮家與學校位置的示意圖,請你根據示意圖分別說說學校在他們家的什么位置上。他們的家又分別在學校的什么位置上?
3.練習3
1)請你根據路線圖,說出小玲去書店和回來時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填在表中。
2)怎樣求出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4.練習四第4題
根據這張示意圖,請你說說小偉上學可以怎樣走,有哪些不同的路線?說清他們的方向。
二、動手操作
1、練習四第5題
1)請你根據題目中的描述,把電車行駛的路線圖畫完整。
2)說說繪制路線圖時應注意什么?
課外作業 設計“小小動物園”
三、實踐應用
說說學習位置與方向的實際運用,寫一則數學日記。
練習四-- 篇11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決的意義,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三、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機
四、教學過程:
(一)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
1.口算
6×1, 6×4, 1×2, 5×4
6×2, 6×5, 4×2, 3×1
6×3, 6×6, 2×3, 3×4
(二)根據口決說出兩個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一三得三,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 4○4=16 3○3=6
6○6=12 4○4=0
3○1=2
4○2=81
(四)乘法口決比賽
1、看乘法式題卡片寫得數
3×2, 4×4, 3×6,2×2, 6×5, 3×4, 6×6, 2×4, 2×6, 1×6
2、先把有關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再計算
媽媽買來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幾袋?
媽媽買來4袋桔子,5袋蘋果,一共有幾斤?
3、口頭提出問題或條件再算出來
①6個少先隊員做紙花,每人做4朵( )?
②少先隊員做了24朵紙花,送給幼兒園小朋友8朵,( )?
(五)復習填括號練習
1、做62頁第3題
2、做練習十三第2、5、7題
練習四-- 篇12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
1.練習用鋼筆正確、端正地描紅寫出一段話。
2.照樣子寫疊詞。
3.照樣子擴寫句子。
4.讀句子并說說句中的省略號的用法。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兩句名人名言。
7.口語交際: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8.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練習用鋼筆正確、端正地描紅寫出一段話。
2.照樣子寫疊詞。
3.照樣子擴寫句子。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一段話。
(2)要求學生觀察字的行間距和標點的位置。
(3)這些字在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引起注意的?
(4)教師應重點指導書寫“滴“、“微“兩個字。
3.練習。
(1)生練習描紅。
(2)據描紅情況,教師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6.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的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教師進一步明確要求。
2.指導。
(1)分別讀一讀這4個詞語。
(2)找出4個詞語的相同及不同之處。
3.練習。
(1)學生分組練習口頭說說詞語。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填寫在書上的橫線上。
4.反饋。
(1)讓學生大聲讀自己所填寫的答案。
(2)集體糾正。
(3)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座位互相查練習情況,有不明確的地方再討論。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
2.指導。
(1)幻燈出示例子中的兩句話,指名讀。
(2)請女生讀第1句,男生讀第2句,比較兩句有什么不同。
(3)這樣擴句有什么好處。
3.練習:
①提示:填寫前應先讀第1句,讀懂句子,再填寫合適的詞。
②請學生模仿例句填寫下面兩題。
4.反饋。
(1)請學生大聲朗讀填寫詳細的句子。
(2)討論交流。
(五)課堂作業 。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讀句子并說說句中的省略號的用法。
2.熟記12條成語。
3.讀背兩句名人名言。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1)用幻燈出示第一題,指名讀題。
(2)請同學們說說句子的意思,討論省略的內容可能是什么。
(3)教師總結:那省略號應表示列舉事物的省略。
3.練習。
(1)請同學輕讀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2)同座位的同學討論省略號在句中的作用。
4.反饋。
(1)請同學讀句子并說出省略號的作用。
(2)集體評議。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請學生讀題。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
3.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背。
(2)同座位互相練習背誦。
(3)教師個別抽背。
4.反饋。
(1)指名背。
(2)集體齊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
(1)指名讀要求。
(2)讓學生說說該項的要求是什么。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兩條名人名言。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學生讀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分句講解這兩條名人名言。
(5)教師講解后再次范讀。
3.練習。
(1)學生自由地練習朗讀。
(2)指名讀。
(3)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4.反饋。
(1)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2)指名背誦。
(四)課堂作業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口語交際: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2.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出示小黑板,指名一個學生讀題。
(2)請學生自己說說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3)教師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①明確什么是公益用語。
②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③說說你是怎樣想到要這樣設計的。
2.指導。
(1)學生讀一讀什么是公益用語。
(2)教師略加講解:公益用語通常是用來教育我們關注公共的利益,維護公共的利益。
(3)引導學生回憶見過的、聽過的公益用語。
(4)討論這些公益用語的作用。
(5)想一想為什么這樣設計。
3.練習。
(1)思考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2)集體討論交流,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到要這樣設計。
(3)集體評價補充,互相完善。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的設計進行點評。
(2)鼓勵學生關注公益事業,大膽設計公益用語,并在學校、家庭等地進行宣傳。
(二)教學第八題。
1.教師指導。
2.學寫毛筆字。
練習四-- 篇13
第五課時 練習四
教學內容:第25—27頁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種線之間的關系;角的分類。 更熟練地掌握有關畫角和量角的方法。 在一些具體動手操作活動中,靈活掌握有關角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線:
1、出示書上的這張圖,問:你能在下圖中分別指出線段、射線和直線嗎?
在指的過程中,感受: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射線是有方向的
補充:有端點的是什么?無限長的是什么?可度量的是什么?角的邊是什么?
2、先在紙上畫4個點,再經過每兩點畫一條直線。最多能畫多少條?
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畫的條數的?
(可以用數的方法,畫的時候要按一定的順序,可以先外再內
也可以用算的方法,每個點都有同樣的機會,比點子少1次——自己不能和自己連線,但都重復了一遍,所以還要除以2。)
自己給同桌出個類似的題,互相檢查方法有沒有掌握。
二、角的分類
完成第25頁第3題
三、鐘面上有關角的知識
1、出示一個鐘面,想:分針轉一圈,該角是一個什么角?多少度?
觀察整個鐘面,上面的12個數字其實也就是把360度平均分成了12份,那每一大格對應的角都是30度。
2、完成p.25第4題
下面鐘面上的分針從12起各轉動了多少分?形成的角各是什么角?分別是多少度?
注意讓學生讀懂題目的意思,要和上面一題有所區別
四、角的度量
1、完成p.26第7題,量出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
2、完成p.27第8題,先把方位圖上的八個方向填寫完整,再量出北和西北之間的夾角是多少度
問:如果不量,你能算出該角的度數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任意找兩個方向,說說它們之間的夾角是多少度?
3、復習并熟悉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數
注意示范:把兩塊三角板上各一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這樣就得到了一個拼成的角。
指出:這樣的角拼不困難,但要有順序地找,找全不是太容易,所以請大家多動動腦,想出自己的好辦法。(可單獨,也可合作)
全班的交流,注意好方法的介紹
4、思考(p.27的思考題)
下面每個圖中的兩個角相等嗎?為什么?
(允許學生在量的基礎上思考,再引導到用推理的方法。)
5、簡單介紹丹頂鶴的飛行
五、折紙認識角
取一張任意的紙,先隨意一折,第二折的時候要注意折痕的對齊。
這樣得到了一個角,觀察這個角,它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驗證
繼續折,得到一個新角,你知道這個角是多少度嗎?
能不能還是用這個直角折出30度的角,想一想是怎么操作的?
完成書上的第26頁第5、6題
六、布置下節課要準備的學習材料
練習四-- 篇14
[教學內容]練習四(第50-51頁)
[教學目標]
1、練習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2、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做第1題: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簡算方法。
做第3題:小組活動:比一比
看哪個小組連的又對又快,在做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適用的條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讓學生獨立完成,重點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個問題為什么是計算周長,第2個問題為什么是計算面積,體會周長與面積的不同含義。
三、觀察與思考:
本題是一個乘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滲透了一些函數的思想。
先呈現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再根據圖上給出的信息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數與積的變化規律。接著,可讓學生再舉例來驗證自己的發現。
[教學后記]問題多多,困難多多,我該怎么辦????
備注:本次課為電教課
練習四-- 篇15
教學目標:
1、鞏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體驗這些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
2、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千克和克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具備簡單的估計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熱愛數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明確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根據生活經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自主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對 策:可以借助實物掂一掂、拎一拎或用秤稱一稱,或聯系生活實際,利用生活經驗進行判斷。
教學過程設計:
一、回顧知識,導入練習。
談話:這一單元,我們認識了千克和克。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對千克和克有哪些了解?
學生將學到的或自己知道的相關知識進行交流。
過度:這節課,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好嗎?
二、層層練習,鞏固知識。
1、完成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說自己這樣解答的理由。如果有學生對千克和克的觀念還不夠清新,可以借助實物掂一掂、拎一拎或用秤稱一稱,或聯系生活實際,利用生活經驗進行判斷。
2、完成第3題。
我們知道了千克和克都是用來表示物品重量的單位,它們之間還有很密切的關系。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第3題肯定難不倒我們。
學生思考:對單位不同的兩個量怎么比較?然后在〇里填上>、<或=。
指名回答,選擇幾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5題。
出示圖片,說說你獲得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通過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或提出哪些問題,相機將書上問題一一解答,另外的問題也可適當進行解答。)
4、完成第6題。
觀察圖意,你知道1號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嗎?你是怎么得到的?
請你仔細觀察2號和3號杯子里的水,估計每個杯子里的水大約重多少克。
指名估計,并說說你這樣估計的理由。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杯中水的高度來估計它的重量。
5、完成思考題。
觀察圖,你能知道一個蘋果的重量和一個菠蘿的重量有什么關系嗎?
突出每個蘋果的重量相等,每個菠蘿的重量也相等,可以左右相互抵消一部分,然后通過數出剩余水果的個數來推出一個蘋果的重量和一個菠蘿的重量的關系。
6、完成第7題。
拿出事先收集的食品包裝袋,并進行交流,用什么作單位,各是多重。
三、全課小結。
通過練習,你掌握得如何?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再努力的?
四、課堂作業。
完成第4題和補充題。
自己閱讀“你知道嗎”。
板書設計: 練習四
1千克=1000克
3000克=3千克
課前思考:
這部分內容是關于千克和克的綜合練習。在課堂上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也要注重組織交流,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鼓勵他們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結合本單元所學的內容,介紹小學生每天的食物應該如何合理搭配知識,既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合理膳食對身體健康的意義。
課后反思:
本課是一節“千克和克”的練習課,通過前兩節課學生對“1千克”與“1克”的親身體驗,有了這種體驗的積累,學生有了可以判斷的根據,因此,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比較準確的對物體的大概重量進行估計和判斷。但這種體驗還會隨著題目的靈活變化而混淆,因此,還要多讓學生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增加體驗,有了一定量的感受,就能隨機應變。出現在學生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不能靈活運用千克和克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可能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千克和克還有一定的陌生感,生活經驗積累得不夠多,有些只憑自己的感覺。比較大小時,出現同單位比較的,如1700千克和2千克進行比較,很多學生想成1700克和2千克進行比較。進行強調后,很多學生都恍然大悟。
課后反思:
練習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本單元知識。通過前兩節課的探索和學習,學生對“千克”和“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能夠進行單位換算。從本課練習的實際效果來看, 簡單的千克和克的單位互換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對于自己比較熟悉的物品,比如乒乓球,籃球等物品填單位名稱也比較熟練,但是對于沒有見過的或不熟悉的東西,個別學生在選擇適當單位時就會出現錯誤,畢竟“千克”和“克”這兩個單位對他們來說概念是模糊的。我想應該讓他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體會,多實踐。
課后反思:
本課時教學練習四的內容,是關于千克與克知識的綜合練習,因為之前已經有過實物接觸,又通過了動手操作的這一過程,所以學生對千克與克的概念比較清楚,在讓學生解決問題時,學生自然而然的聯系到了實物情景,做起來就比較容易了。既培養了學生估計物品輕重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再通過課堂作業做進一步的鞏固練習,總體掌握的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