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 eng ing ong ying ”教學設計
題記------
『湛藍的蒼穹,無盡的草原,啼血的晚霞,憨厚的牧人,一群肥壯的羊時而津津美餐,時而靜貯風中,時而極目遠望,時而悠閑散步……那羊兒盡情美食,幸福盈懷,我不禁贊嘆:“好一幅樸實然極致的‘放牧原野’圖景!”我不禁思若泉涌:將一個個娟秀的拼音、一副副傳神的圖景融入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將一段段趣意的語言嫁接上五彩的生活、優秀的兒童文學,課堂就是無垠草原,文本就是蔥綠青草,一次次引領教學就是一次次牧羊草原,讓孩子猶如羊兒漫步草原體驗美味的生津、情緒的舒展來對話拼音、閱讀圖文、口語交際、儲存語言、提升語感,期望著孩子們的拼音學習飽滿著智的增長、理的啟迪、情的滌蕩,沐浴春的陽光,享受秋的果實!』一、文本解讀ang eng ing ong四個后鼻音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及其音節、句、短文的組合是漢語拼音的最后組成。本課之前有近一個月的聲韻母規范書寫的拼音體驗,孩子們對四線格中字母的占位、筆畫比例、形體特點都有“正確的概念”,這為本課的書寫積淀了豐厚的資本,教學中,可以運用展示和評價交互來省時地潤物潛落葉般地熏陶“寫一手規范拼音,做一個自豪中國人”。本課堂之前5個前鼻音作鋪墊,充分利用這一獨特的學習資源,抓準前、后鼻音在發音與字形上的相同點和區別處,對比讀寫中突現“取其同揚其異”,我認為是有效“認讀、識記ang、 eng、 ing 、ong”的教學策略。另外,文本中以孩子們視覺熟悉、信息豐富的生活圖象引出ang、 eng、 ing 、ong四個后鼻音及其音節,文本中短句和兒歌的內容或描述活潑的課堂生活或繪寫奇妙的自然現象,盡管文本中的拼音知識點體現為容量大、難度高和有相當的深度,但還是表現出濃重的童趣童味,散發著熟悉的生活氣息。這樣的文本從表(形式)到里(內容)、由圖到文既符合孩子以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為主認知對象,興趣于物象的動態美、絢麗美等年齡特點,充分尊重孩子的已有閱歷和知識,又淋漓體現了語文三維目標融為一體的學科特點,能讓孩子學得趣味,學得健康,學得厚實,學得有生命活力。二、教學重點觀察圖景,話說生活,能在形象的畫面情境和流動的語言環境中敏捷地捕捉拼音“音、形”學習和“意蘊”領悟的絕妙時機,正確認讀后鼻音ang、 eng、 ing 、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及其音節、句、短文的組合,感受拼音的奇妙,領略語言的生趣、童味和色彩繽紛。三、教學難點能掌握后鼻音的準確發音方法;會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意義記生字、豐富語言積累,提升生活會話和課堂會話的準確、流暢、生動;誦讀兒歌,讀出韻律,感受童味。四、教學資料的拓展1、指導孩子們親子閱讀《語言》、《兒歌300首》中讀來最有趣、最快樂、最新奇的一兩首注音兒歌。2、教師走進社區(超市、菜場、街道、小區、公園等),抓拍“能沖擊孩子眼球,刺激孩子興奮,且名稱中帶有后鼻音的”景物,制作“‘美’——小片兒串”的幻燈片;教師收集帶有后鼻音音節詞語的兒歌(圖文雙信息);收集有關計算機這一現代信息技術的文字信息,了解彩虹、蘋果等自然之景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