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畫中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贊美江南水鄉秀麗景色的詩。一個男孩撐著小小的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對江南水鄉的贊美之情,旨在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無比歡暢的心情。全詩圖文并茂,形象生動,語言優美流暢,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讀準字音,識記字形,認識偏旁“山、扌、艸”。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祖國江南十分美麗、富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文
1、課件出示竹排:
⑴ 這是什么?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
⑵ 仔細觀察竹排和“排”字,你有什么發現?(聯系竹排的形狀來記“排”這個字)
⑶ 小結:通過小朋友仔細地觀察,我們知道了“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而且,它還是江南水鄉重要的交通工具呢!你們想不想坐上竹排去游覽江南的美景呢?(課件出示一張小朋友的剪貼畫)
⑷ 這是一位江南的小朋友,他叫丁丁,今天他要帶我們坐上小竹排一起去旅行,欣賞美麗的江南風景,你們想去嗎?
2、創設情景:
讓學生想象自己坐上了竹排。課件一邊播放江南風光樂曲,一邊播放江南美景。
3、告訴丁丁,你剛才坐在竹排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同伴間自由說)
4、有一首非常好聽的兒童詩就是寫剛才我們看到的景色,你們想讀嗎?
5、出示課題:小小竹排畫中游:
⑴ 生齊讀課題。
⑵ 你們讀了課題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舉手說,師對提出問題的孩子及時表揚,并鼓勵其他的孩子,只要自己肯動腦,自己也和他們一樣的。)
“我們能自己提出問題,能不能自己解決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幫助正音。(注意“兩”是后鼻音,“綠”是撮口音。)
3、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師激趣:丁丁說,在這兒歌中藏了幾位生字寶寶,他要帶我們去認識它們。課件出示12個生字
2、看看這些生字寶寶,哪些是你的老朋友,請在課文中找到后打上勾,和它打個招呼;哪些是你還不認識的新朋友,也在課文中找到,用圈圈出,然后讀讀拼音,看看字形,爭取認識它,和它交上好朋友。
3、反饋:
⑴ 你和哪個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你是怎么認識它的?(隨機認識偏旁“山、扌、艸”)
⑵ 小老師帶讀。
⑶ 擊鼓傳花游戲鞏固生字。
⑷ 生字寶寶們出去找朋友了,組成了一個個詞語,你還認識他們嗎?
齊讀──師范讀──齊讀──開火車讀。
四、課中操
小朋友的本領真大,一下子學會了這么多的生字寶寶。丁丁這個時候在干什么呢?他正把這首兒歌編成歌曲在唱呢!我們一邊聽他唱,一邊自由做動作好嗎?(全體起立)
五、美讀課文,升華感情
1、這收歌好聽嗎?你們能不能讀得比他唱的還要好聽呢?自己試一試。
2、齊讀(認為自己讀得很棒的,請一起站起來讀,其他同學可以坐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