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精選16篇)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
教學內容:3、小小竹排畫中游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三個字。認識2個新筆畫和3個偏旁“山、木、草字頭”。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
教學重點、難點:
同目標1和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示課題
1、播放表現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一邊看圖,一邊欣賞樂曲。
2、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請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幫助正音。
3、自由讀課文,開展朗讀競賽。
4、小老師領讀,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了這首詩歌,我們都知道江南很美,美在哪里,誰能說一說。
結合看圖,理解“竹排、順水流、樹木密”。
指出圖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或句子。
引導學生理解“江南魚米鄉”。
課文哪個地方講到魚兒?哪里告訴我們這里稻米多、稻米香?
3、教師敘述: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帶叫做“魚米鄉”。因為江南魚米鄉很美,就像一幅畫。所以就說“小小竹排畫中游”。
四、朗讀、背誦。
1、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美。
2、請學生讀。先個別讀,再小組讀,最后全班伴隨樂曲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會背課文了,現在哪個小朋友最勇敢,把課文背給大家聽。
二、激發想象,豐富情感。
1、一邊聽音樂,一邊聽老師朗讀課文,想象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
2、聯系自己旅游的見聞,說說江南的美麗景色。
三、復習鞏固生字詞。
1、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學生認讀。
2、顯示紅色的生字,學生記憶生字的字形。
3、出示課后我會讀的詞卡讓學生認讀,自由讀,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游戲:漢字開花。
四、練習用“ABB的什么”說詞語,幫助學生積累詞匯。
如:綠油油的小草,白茫茫的大霧,亮晶晶的星星等。
五、指導寫字
1、出示“日”,先跟老師書空,認識新的筆畫橫折,再仔細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導小朋友學會尋找壓線筆,再跟老師一起書空。
“口”由學生自己觀察后再寫。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2
【教學目標】
1、用自己的方式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和三個偏旁。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能喜愛江南,熱愛自己的家鄉。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教學難點】
1、理解“江南魚米香”、“畫中游”。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之美,文字之美,江南水鄉之美。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祖國美景,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學完了所有的拼音,老師知道小朋友們拼音學得可好了,是嗎?那,老師來考考你們。
師:讀得真好,獎勵你們認識它們的漢字朋友。(出示:竹排)看著字兒你們再來讀讀。
師:小朋友看見過竹排嗎?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出示竹排的圖片瞧,這就是竹排,把一根根的竹子排好隊,捆扎起來,就成了“竹排”?矗粭l條竹排就像一只只小船,載著人們飄蕩在平靜的河面上。今天咱們要學的課文就跟這竹排有關,題目是《小小竹排畫中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范的課文朗讀,為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范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了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讀會寫的生字。
2、學生自學。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放聲朗讀,要求想辦法把音讀準。
(2)自學檢查。
師:抽4位小朋友每人讀一段。其他小朋友來當小醫生,拿起鉛筆,把他們讀錯的字圈出來。
師:4個小朋友讀完了,你們有沒有發現毛病呀?誰來說一說。
師:這個字你會讀嗎?你來讀。請讀錯的人再來讀。一起讀。
(3)糾音后再次朗讀,教師和學生一起認讀生字“口-日-中”,認識筆畫橫折和橫折鉤并書寫。
(4)課件出示寫在田字格中的字,引導觀察要寫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5)讀一讀: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
(6)描紅、書寫,教師給予指導,并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
四、擴展運用
在生字卡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詞說一句話或幾句話。想想江南還有那些美麗的景色,自己畫一畫。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三個字。認識2個筆畫“ 、 ”和3個偏旁“山、木、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按一定順序觀察畫面,理解詞語和句子,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教學準備:掛圖、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示課題。
1、一邊看圖,一邊聽音樂。
2、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結合圖上的內容談體會)
3、出示課題,生齊讀。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幫助正音。
3、自由讀后,開展朗讀競賽。
4、當小老師帶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讀了詩歌,我們讀了課文知道江南很美,誰能說一說?
(1)結合看圖,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鄉的交通工具。
(2)看圖理解樹木密的“密”指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樹木特別密又特別綠。
(3)指出圖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或句子。
引導學生理解“江南魚米鄉”。課文哪個地方講到魚兒?(魚兒游)哪個地方告訴我們這兒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綠油油)
師:江南一帶小魚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許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帶叫做“魚米鄉”。因為江南魚米鄉很美,就像一幅畫。所以說小小竹排就像在畫中游。
四、朗讀、背誦。
1、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美。
2、請學生朗讀。先個人讀,再小組讀,最后全班伴隨音樂朗讀。
3、看圖試著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哪個小朋友愿意把課文背給大家聽?
二、激發想象,豐富情感。
1、一邊聽音樂,一邊聽老師朗讀課文,想象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
2、說說你自己查到的資料。
三、復習鞏固生字詞。
1、不帶拼音的詞,學生認讀。
2、顯示紅色的生字,學生記憶生字的字形。
3、出示課后“我會讀”的詞卡讓學生認讀,自由讀,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漢字開花”游戲:一個花瓶上插著一些花,告訴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開出一個詞語。一小組為單位進行開花競賽,比一比哪一組開的花多。
四、練習用“ABB的什么”說詞語,幫助學生積累詞匯。
綠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霧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星 金燦燦的太陽
五、指導書寫。
1、出示“日”,先讓學生跟老師書空,認識新的筆畫橫折鉤,再仔細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導學生學會尋找壓線筆,再跟老師一起書空,認識新的筆畫“ ”。然后學生書寫一個。
3、“口”由學生自己觀察后書寫。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教學準備
悠揚的江南音樂、多媒體課件(或彩色粉筆)、字卡、詞卡、導游旗幟、江南旅游介紹(介紹中包含有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等
教學過程
一、推薦旅游景點,組織小小旅游團。
1.小朋友,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今天我這位導游想向各位推薦一個特色旅游景點,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興趣聽我介紹一下。
2.用多媒體或是小黑板等展示旅游介紹。(介紹中包含有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
3.導游展示旅游景點介紹(文字全部注音),游客閱讀。
各位游(you)客你們好,歡迎您閱讀我們旅行社推出的江(jiang)南(nan)游介紹。江南一帶位于中(zhong)國的東部,那里物產豐富,有“魚米鄉”之稱;那里河流(liu)密布,兩岸(an)樹(shu)木茂密,禾苗(miao)油綠(lv)。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排(pai)”這種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領略如畫美景。
4.各位小游客,對我們的旅游景點滿意嗎?如果介紹中的字讓您為難了,請跟我讀。學習紅色字。
5.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兩、岸、樹、苗、綠、江、南),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
6.出示詞卡(江南 江水 禾苗 樹苗 樹木 樹葉 竹排 木排 兩岸 兩天 綠色 綠地 中國 旅游 流水 河流 唱歌),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
7.再讀景點介紹。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設計教案精品
8.老師(導游)揮動導游旗,愿意參加這個旅游團的小朋友請報名。咱們出發吧!
二、乘竹排,暢游江南美景。
1.師:我們乘著飛機越過高山、河流,向著江南飛去,白云在向我們招手,太陽在向我們微笑。到了江南以后,我們開始了愉快的旅行。(播放江南樂曲)
2.多媒體展示“竹排”畫面(或簡筆畫勾勒“竹排”)
導游:這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我們將乘坐“竹排”順流欣賞兩岸的美景,愿您此次旅途開心!
3.演示課件,展現課文中動態圖畫。游客們你們都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可以和身邊的其他游客交流交流。游客們你們覺得江南的景色怎樣?可以談談嗎?請生交流。
4.看來大家非常喜歡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們一樣喜歡,我還寫了一首小詩來贊美江南的景色呢,大家有興趣讀一讀嗎?
5.多媒體展現課文內容。開展多種形式朗讀:示范讀,個別讀,同桌讀,配圖畫讀,配音樂讀,賽讀等形式。
6.游戲:我會找(在相應的圖畫旁貼上字條)
字條: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
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
三、創造性朗讀:我也試著做導游。
小朋友們,喜歡這次江南游嗎?你知道江南還有什么迷人景色嗎?誰能做導游介紹介紹?老師建議你們用上書中的詩句,會把這個地方介紹得更美,看哪些導游最受人歡迎呢?
四、復習鞏固生字,書寫生字。
1、(課件出現生字)同學們書背得很好,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生字,注意讀準生字讀音。
2、開小火車認讀生字。
3、現在請同學們拿起課本起讀帶有生字的詞語。(課件出示)
4、今天我們來學習幾個新的偏旁部首。“木字旁”“草花頭”“絞絲旁”(先板書)這幾個偏旁你認識嗎?你想跟它交朋友嗎?指名說。
5、老師正音后全班跟老師齊讀。
五、學習寫字
1、今天,我們除了學習新的部首還要學會新的筆畫!皺M折、橫折鉤”(先板書)你知道這筆畫名稱嗎?指名后齊讀。
2、我們還要學習寫三個生字,誰能帶讀這三個生字的讀音?小老師誰來當?
3、請小老師帶讀。
4、現在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三個生字?(小組匯報)
5、你能為這三個生字組詞嗎?
6、好,現在看這三個字的筆順,注意它們在田字格的位置。(課件出示)
7、跟老師書空。
8、寫在語文書上。
9、投影生字評議。
1.出示帶田字格的“口、日、中”三個生字。
2.讀準字音(日、中為翹舌音),認清字形(都為獨體字)。
3.同桌交流看準關鍵筆畫。
4.談談書寫時注意的筆順。
5.學生描紅、書寫。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排”等12個生字,會寫“口”等4個字。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初步感受
1. 導入:我們祖國有著秀美的風光,北國的冰雪,高聳的白楊,南國的椰林,婀娜的楊柳。剛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們就要來欣賞一下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光。(課件出示圖片)小朋友們看,江南的風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條河,河里有小魚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兩只燕子飛來了。河的兩邊還有很多的樹、禾苗、草地,都是綠色的。遠處還有幾幢房子,很漂亮……
2. 師:江南的風光那么美,樹木都是綠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們看,誰來了?(課件演示:小朋友撐著竹排慢慢過來。)他是怎樣來的呢?
3. 板書:竹排
了解竹排的形狀與用途。
師:看圖說說竹排是怎樣的?它有什么用處?
(通過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鄉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聯系竹排的形狀來記排這個字。)
4.師:在那么美的風景里,撐著小竹排,欣賞著兩岸秀麗的風光,真令人陶醉。讓我們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
師:書上又是怎樣來描寫江南美麗的景色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小朋友們自己來讀讀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圈出來,注意要讀準字、詞、句。
2.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師:請小朋友看看上面的這些生字朋友,你都認識它們嗎?趕快和它們打個招呼吧!
3.小組合作,認記生字。
師:現在請四人小組合作,你們想想好辦法來記住這些字,看哪組記得最多。
4.游戲:“捉氣球”。
(課件演示:每個氣球上標有生字,讀對了就用鼠標點擊生字,把氣球定住。)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誰愿意來讀一讀這篇課文?
3.小組合作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4.小組交流匯報
5.全班齊讀課文
四、書寫指導,掌握結構
1.談話導入:小朋友,我們已經會寫了好多字,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來學寫幾個新的字,你們有信心嗎?
2.出示“口”,學生認讀并組詞
仔細觀察,掌握結構
師:觀察“口”這個字,我們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樣寫才好看?
3.師范寫,生書空
4.學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5.展示學生作業,生評議
6.繼續寫,爭取比前一個有進步
7.同樣方法學寫其它的漢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認讀(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
2.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二、合作交流,解疑質疑
1.讀讀想想,鼓勵學生質疑。
2.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3.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上做記號。
4.四人小組交流問題,能在小組中解決的就直接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待會全班交流。
(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①“密”是什么意思?②為什么說江南是魚米鄉?
③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書上為什么要說“小小竹排畫中游”?)
5.小結:江南一帶河流很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因此人們都把江南一帶叫做“魚米鄉”。正因為這里很美,就像一幅山水畫,所以才會說“小小竹排畫中游”。
6.師補充課題,生齊讀課題“小小竹排畫中游”。
7.朗讀指導。
a在這么美的地方,撐著竹排,看著兩岸優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樣?
b那你能用快樂的心情來讀一讀嗎?你自己來試著讀一讀。
c誰來試試看,把你高興的心情讀給大家聽?(指名讀,齊讀。)
d拓展活動:評選“金嗓子”。(小組推薦人選,師生共同評比。)
e配樂朗讀課文: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江南水鄉美麗的風景,鼓勵學生用適當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激發想象,豐富情感
、蔽蚪希盒∨笥讯既ミ^江南的很多地方,你能把你在旅游時看到的、聽到的說給其他的小朋友聽嗎?
生交流介紹,師點評并指導說話。
、伯嫿希涸谡n本的江南插圖上填上美麗的一筆。
、痴b江南:讓學生根據畫的內容改編課文。
、促澖希盒≈衽彭標蔚搅私系钠渌L景名勝區,讓學生進行情境說話練習,說幾句贊美風景的話。
四、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收集江南風景圖片在教室中展覽。
查找自己旅游時拍攝的照片,下節課向同學介紹旅游風景點的美麗風光。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5
【教學片段】
師:江南很美麗,竹排也很漂亮。有一位詩人游了江南以后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出示課題──小小竹排/畫中游)誰來讀一讀?
(生讀課題)
師:他讀得很正確,就像他這樣,讀讀整首詩。
。ㄉ杂勺x整首詩)
師:誰想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大膽地朗讀全文)
師:能幫他提些小意見嗎?
(隨機正音)
生1:綠油油(yóu yóu)應該讀成綠油油(yōu yōu)。
生2:竹排的“竹”應該是翹舌音。
生3:順水流的“順”他讀成平舌音了。
生4:他讀得太快了。
師:是呀,我聽到標點寶寶也在跟你們提意見了。逗號寶寶說──你看到我怎么不停一停?句號寶寶說──你們看到我怎么也不停一停?沒有標點的地方你看老師標上了什么?(出示全文)小竹排,畫中游,鳥兒唱,魚兒游。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
(生自主地輕聲說)
師:你們能看清標點和記號讀一讀嗎?
。ㄉ杂勺x)
師:請一位小朋友站起來讀一讀。
。ǜ鶕禾枴⒕涮柡妥匀煌nD的提示,生正確地朗讀全詩)
師:你會停頓了,讀得也很正確,F在,你們能拍手讀一讀,讀出他們的節奏嗎?
。ㄉ杂傻嘏氖肿x書)
師:誰來試一試?
。ㄉ痪鋬膳模x出了節奏)
師:你讀得很好,節奏也打得好。誰還能讀出不同的節奏?
。ㄉ蛔忠慌牡刈x)
師: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節奏拍著手讀一讀。
。ㄉ鷮W生拍手齊讀)
師:喜歡江南嗎?我們就生活在江南。讓我們去看一看美麗的江南。
。ㄟ呎f邊點擊課件,播放有關江南的風景圖片,老師作簡單的介紹)
作為江南人,我們更應該讀出快樂。
。ㄉ杂勺x──同桌互讀)
師: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鳥兒唱,魚兒游。
師:“唱”和“游”讀得很響,很有味道。誰知道鳥兒是怎么唱的呢?
(生模仿布谷鳥叫:布谷──布谷──)
師:還有其他的鳥嗎?
生:模仿燕子叫:“嘰嘰嘰”、“嘰嘰嘰”
師:讓我們一起來開個鳥兒演唱會。
。ㄉ7伦约合矚g的鳥叫聲開心地叫)
師:我從你們的表情和叫聲中感覺到鳥兒們很開心。不僅鳥兒開心魚兒也很開心。(隨機點擊魚兒群游圖)雨兒們在干什么?
生1:魚兒們在比賽跑步。
生2:魚兒們要去給朋友們過生日。
生3:魚兒們在搶東西吃。
生4:魚兒們在跳舞。
師: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鳥兒唱,魚兒游。
師:我從你們的表情和聲音中感受到了鳥兒和魚兒的快樂。
……
師:我們一句句讀好了,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好全文。
。ㄉ懈星榈乩首x全文)
師:江南美得就像一幅畫,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
【聽課賞析】
這是乾潭中心小學吳小燕老師《小小竹排畫中游》課中的一個片段。
《課標》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中有這樣的要求: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5、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細細閱讀這些目標,再來欣賞吳老師的課,我們可以感覺到,她不但對這些目標的描述了然于胸,而且已經完全將這些目標落實在她的教學中了。課一開始,她就讓孩子們借助拼音把每一個字讀正確,翹舌音、后鼻音,還有“綠油油”的變調,她是一個也不放過。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她又引導孩子們看清標點,注意逗號和句號的停頓時間,這還不夠,她還引導孩子注意朗讀中的自然停頓。接著她讓孩子們拍手讀,讀出節奏。這樣讀著讀著,孩子們把課文讀流利了。在孩子們對江南有了整體的感知后,老師又借助讀物中的圖畫和媒體上的畫面,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江南的美麗,再快樂地讀一讀。最后又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孩子們的想象,比如:小鳥會怎么叫?小魚會游向哪兒呢?開個鳥兒歌唱會等。在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之后再讓孩子們用表情和聲音有感情地讀好每一句話,最后美美地讀好整篇課文。
整堂課,孩子們就在老師的一攙,一扶,又抱又放的關注中感受著語言的優美,享受著閱讀的樂趣。我在想,如果我們每個一年級的老師都能像吳老師一樣小心翼翼地領著孩子在閱讀中徜徉,我們的孩子以后怎能不會閱讀,不喜歡閱讀呢?
一年級的孩子,看似能走,能跑,也能跳?墒,他們常常因為走得不小心,跑得太急,跳得不協調而摔交。他們還小,他們仍然需要爸爸、媽媽熱情的關注和即時的攙扶。語文學習何嘗不是這樣?
乾潭鎮小一(6)班的孩子,他們好幸福!因為他們擁有一位努力關注著他們,在他們走得不小心的時候給予提醒,在他們跑得太急的時候給予攙扶,在他們因為跳得太高下不來的時候給予擁抱的老師媽媽──吳小燕。
領著孩子們慢慢行,感覺真好!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6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你去過什么地方游玩?那里的風景怎么樣?
二、看圖,揭題,隨機教學部分詞語。
a)今天老師也要讓大家欣賞一幅圖,小眼睛看上面,畫片顯示,欣賞圖片,說說看了這幅圖,自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b)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在黑板上呈現小竹排、鳥兒唱、魚兒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這些帶拼音的詞句,引導學生隨機正音。
。ń鉀Q竹排有什么用。)
出示:老師這兒還有兩個詞語呢?快來拼一拼,兩岸、江南這兩個詞,引導正確朗讀,請同學在畫上指出來。(重點在于江南的理解)
大聲地拼一拼(自由拼),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讀黑板上的詞句。自己認為會念哪個就念哪個,注意讀得響亮正確,(去掉拼音讀一讀)。
c)小朋友,看了圖畫,讀了句子,你覺得江南怎么樣?
d)那,我們就乘上小竹排,去游一游像畫一樣美的江南,好不好?(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注意“中”的讀音,再讀課題,能不能讀得美一點。
這么美麗的江南景色,有人就把他寫成了一首兒歌,請小朋友美美地讀一讀吧。
三、初讀課文,讀通順課文。
a)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小朋友美美的表情中,老師知道小朋友心中的江南一定
很美。)小朋友,你知道這首兒歌有幾句話嗎?那老師告訴你,一個句號說是一句話,小眼睛肯定發現了,跟著老師一起標。
b)有3句話(顯示不同的顏色),請你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美美地讀給大家聽,小小評委豎起耳朵聽仔細,哪個字讀得特別棒,誰能向他一樣讀一讀。
c)誰能把整首兒歌連起來念,用你的朗讀,把江南的美傳遞給我們在坐的每一個人。我們一起來讀。
d)小朋友,我們讀了這么多遍課文,跟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見了一次又一次的面,讀到這兒,小腦筋中有什么問題嗎?(爭取板書:江南魚米鄉)你懂嗎?
小朋友,真會思考,有了問題,后能解決問題,學習才能進步,我們往下學,你們一定能解決問題的。
四、再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a)剛才誰不明白“順水流”,請你在來讀這句話,看看圖,你明白了嗎?誰有些明白?你能不能用手勢告訴大家順水流嗎?多棒吶,你已經明白了。來大家伸出手來,邊做手勢邊讀句子試試。指名讀一讀。
b)“鳥兒唱,魚兒游!
鳥兒在唱什么呀?(小燕子被江南的美景陶醉了呀)你們看小魚兒跳出了水面,好像跟我們打招呼呢,來,跟小魚兒打個招呼吧!聽你們這么說,小魚兒游得更高興了,我們來讀讀這句話。
3、“兩岸樹木密! “禾苗綠油油”
你能明白樹木怎么樣了才是密嗎?你還看到過什么也是密密的?隨機教學“禾苗綠油
油”誰能來讀一讀。
我們江南除了課文中寫到的美景之外,還有什么嗎?
4、“江南魚米鄉”
小朋友,這就是我們的江南,處處是美景,小河多,河里的魚蝦多,田野里種滿了水稻,
所以把江南稱為是——
5、下面讓我們拿起書本一起來美美地讀讀課文,來夸夸我們美麗的家鄉。
五、寫字。
a)范寫“中、口、日”。
b)學生寫。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講了一個小男孩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被這風光深深吸引而感覺自己就像在畫中游。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能認識“橫折、橫折鉤”兩個筆畫和“木、艸、纟”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課課題
2.師介紹竹排。(竹排是水上的一種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帶,農民伯伯常用竹排來運輸糧食、貨物,現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娛樂。)
3.出示課文插圖。它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把書翻到56頁,你找一找,竹排在哪?這只小竹排在水里游的時候,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很美的文章:小小竹排畫中游。
4.(補充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不認識的字讀準確,在課文中標出“生字條”中的生字,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
2.小組交流識字情況,把你的方法告訴小組的其他同學。
3.出示生字詞語。
。1)帶拼音:自讀、檢查讀。
強調“中、唱、樹”是翹舌音!熬G油油”的“油”課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讀時應讀第一聲。
。2)去掉拼音認讀。
(3)認識新偏旁: 木、艸、纟。
樹:木字旁。觀察“木”和“木字旁”有什么不同?(第4筆捺變點)
苗:草字頭。筆順:橫、豎、豎。
綠:絞絲旁。筆順:撇折、撇折、提。
。4)交流識字的方法如:
①加一加: 樹=木+對苗=艸+田
②比一比:雨—兩
4.指名試讀課文,評價。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1.小聲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句話?用序號在句首標出來。
2.讀悟第一句。
。1)指名讀。(引導讀出歡快的語氣)
(2)理解“順水”?(順著水流的方向。)
。3)小結:小竹排順水前行,鳥兒在歌唱,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通過對這些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人們的喜悅之情。
3.讀悟第二句。
(1)指名讀。(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引導讀出贊美之情)
。2)理解“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
兩岸—河的兩邊。
樹木—樹的總稱!懊堋敝笜淠竞芏啵豢冒ひ豢,而且枝葉茂盛。
禾苗—谷類作物的幼苗。這里指水稻的幼苗。
綠油油—形容濃綠而潤澤。這里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說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
。3)小結。
4.讀悟第三句。
。1)指名讀。(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引導讀出喜愛之情)
。2)師:這兒鳥兒唱魚兒游,兩岸的樹木枝葉茂盛,綠油油的禾苗望不到邊。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江南)
。3)師: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的魚蝦多,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人們把這一帶稱作“魚米之鄉”。
(4)理解“江南、魚米鄉、畫中游”
江南—長江以南的地區。
魚米鄉—盛產魚、米的富庶地方。
畫中游—比喻人好像在畫卷中游覽、觀賞。
(5)小結:“畫中游”是打比方的說法,意思是江南風景如畫,小小竹排順水前行,小男孩一路觀賞著美麗的風景,就好象在畫中游覽一樣。這一句是說祖國的江南風景秀麗,物產豐富。
5.練習朗讀,指導背誦。
(1)范讀。
。2)互讀,比賽讀,分組讀,
(3)背誦。
。4)師總結: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
四、布置作業
1.認讀生字。
2.朗讀課文,并背誦。
第二課時
一、讀背課文,復習字詞
1.朗讀課文:指名讀,師生讀讀,同桌拍手讀。
2.背誦課文。
3.字詞認讀。
二、生字鞏固,詞語積累
1.利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2.鞏固 “木、艸、纟” 偏旁,說說你認識的帶這些偏旁的字。
3.組詞練習。
4.詞語積累。
江南江水禾苗樹苗樹本樹葉
竹排木排兩岸兩天綠色綠地
三、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比較組詞:
木米雨
禾來兩
2.說說你知道的“ABB”格式的詞語。
如:綠油油。
黃澄澄紅彤彤圓溜溜胖乎乎藍盈盈翠生生酸溜溜
4.填空:綠油油的(禾苗)。
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柿子)圓溜溜的(乒乓球)
胖乎乎的(臉蛋)藍盈盈的(天空)翠生生的(秧苗)
酸溜溜的(梅子)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新筆畫:橫折、橫折鉤。
①說說筆畫的名稱。
②說說含有這些筆畫的字。(主要說學過的)
、蹠鴮懝P畫。
2.指導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字:口、日、中。
認讀、組詞。
。2)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學生說說。
。3)示范寫,邊寫邊指導。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發現三個字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共同點是三個字都有“口”這個部件,但形狀不同。指導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口:認識新筆畫。防止學生把“口”寫成方塊。教師可寫一個方塊與口比較,讓學生自己得出寫好“口”的要領: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
日:認識新筆畫,提醒學生注意“日”的兩豎要直。
中:最后一筆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4)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要提示學生按筆順書寫)
五、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
2.練習用本課要認的字口頭組詞。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8
這堂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知識的探求者。教者努力使學生“成為他們獲得的知識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努力“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保ā秾W會生存》)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倡導和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教學環境,為每個學生創造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積極鼓勵學生在與教師、與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
如在學習本課的生字時,孩子們都能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主動地思考討論、交流識記生字:“‘排隊’看齊時,手要舉起來,所以是提手旁!薄啊拧,我覺得右邊就好象有兩排小朋友在排隊。”“我知道‘游、流、江’為什么都是三點水旁,因為它們都和水有關!薄啊且每诘模宰筮呌袀‘口’ 字!薄啊畠伞掷镞呌袃蓚小人!薄啊稀郑艺J識!暴ぉぃ◣焼枺涸趺凑J識的?)──“我看到這樣寫的,就知道是‘南’字!薄暗匠匈I南瓜餅,包裝袋上有這個字”……對以上所有的回答,作為教者的我,不評判對錯,不比較好差,只是鼓勵“好”或“更好”,并且引導其他小朋友仔細傾聽,用心體會、思考,互為學習,互為促進。因為以上的所有結論都是學生積極實踐的結果,作為教者的我必須肯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一切參與活動,肯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肯定他們對課堂教學活動所做出的一切貢獻。
我相信,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變得大膽,變得自信,他們思維活躍,敢想敢說,生動活潑,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知識的探求者。
再者,教師的評價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價內涵不光是贊嘆鼓勵,更注重導學明理。如以上片段的生字學習和識記,因學生生活經驗不同,思維方式差異,所以對生字的識記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熱情的鼓勵,甚至贊嘆如和風細雨滋潤著禾苗健康成長。再如“你能在逛超市,買東西時,認識生字‘南’,你真的很會學習”“這位同學課文讀得這么好,原來是小組內大家互相學習的結果啊!你們小組合作得真好!”……不難發現,內涵豐富的評價能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順利地開展學習活動。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新筆畫和新偏旁。
、啤≌_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引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指導他們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觀察,教給方法。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信心,通過小組協作學習,達到知識共享。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感情誦讀是本課教學的主要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欣賞美,歌頌美。激發學生愛江南、愛家鄉、愛祖國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1、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2、難點:
扣住“畫中游”,體驗作者愉悅心情。
3、教學突破: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本課可以從以下幾點突破:
、拧∵\用cai課件制作動畫效果(小竹排飄流的全過程),指導觀察說話,欣賞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
、啤∵\用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識字、寫字教學,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恰∶裰鞯慕徽,聲情并茂的賽讀,配以美麗迷人的畫面,給學生美的享受,陶冶性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第一課時:cai課件;
第二課時:生字卡片、錄像。
2、學生準備:
搜集家鄉風光圖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情境導入
2、指導識字
3、欣賞佳句
〖學生活動〗
1、感受情境
2、合作學習
3、品讀課文
一、談話導入,動畫激趣
〖教師活動〗
1、同學們喜歡旅游嗎?把你到過的地方給大家介紹一下。
2、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看看。課件演示。
3、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對同學們說點什么?
4、說得好,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有感情介紹畫面)
5、有首詩把江南的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你們快讀讀吧!
〖學生活動〗
1、學生興致勃勃地回憶說出旅游的地點和特點。
2、學生發出感嘆。
3、學生自由發言。
4、學生認真傾聽。
5、學生迫不及待地讀書。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教師活動〗
1、你能試著讀好嗎?先把不認識的字用筆畫下來,借助拼音或請教別人讀準字音,動腦筋想一想,該用什么辦法記住它。
2、小組交流識字情況,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大屏幕出示生字)教師檢查識字情況,及時正音并介紹3個偏旁“山、木、艸”。教師適時出現帶有“山”、“木”的字,啟示學生關注其偏旁與本字的區別。
4、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字呢?
5、游戲:拼飛機
同學們愿意做游戲嗎?小組每位同學都讀對詞才能拼好飛機,飛機輪廊內有“江南、江水、禾苗、樹苗、樹木、樹葉、竹排、木排、兩岸、兩天、綠色、綠地”等詞。
6、在詩歌中再認生字。
〖學生活動〗
1、學生選擇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2、小組長組織學習讀生字,仔細聽,糾正讀音。
3、學生正確讀準字音,認識3個偏旁,并相機點撥“岸”“排”的字義和“南”的反義詞。可能還會說出許多帶有三個偏旁的字。
4、生可組詞造句,或說出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字。
5、用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并回答相關的問題,同學們齊心協力合作愉快。
6、個別認讀。
三、師生合作,賞讀課文
〖教師活動〗
1、認識句號。數一數這首詩有幾句話?
2、讀中感悟:自由讀──選句讀。你喜歡讀哪一句,讀出來。
3、討論:你覺得這首詩美嗎?朗讀的時候,應注意些什么?
4、練讀、賞讀。讀出韻味,熟讀成誦。
5、出示課件,小竹排順水漂流,現在我們就是站在竹排上的小朋友,我們來邊看風景,邊誦詩。
6、還有別的詩也是寫江南景色的?(試誦詩)
〖學生活動〗
1、回答
2、練讀。
3、領悟詩歌的押韻,表達感情方式。
4、熟讀成誦。
5、情景誦詩。
6、誦其它寫江南的詩。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強化記憶
2、品詞賞句`
3、體驗感悟
〖學生活動〗
1、鞏固字詞
2、熟讀成誦
3、升華情感
一、識字寫字,強化訓練
〖教師活動〗
1、出示生字卡認字。重點認讀“中、唱、樹”(翹舌音)
2、小組合作識字。“找朋友”游戲,認讀教材中詞語。
3、指導寫字。邊講邊示范書寫“口、日、中”。
4、鞏固兩個重點筆畫和三個偏旁“木、艸、纟”。
〖學生活動〗
1、齊讀字音。
2、比賽組詞。
3、練習寫字。
4、看準筆畫的部位,口書筆畫,認偏旁。
二、師生互動,朗讀感悟
〖教師活動〗
1、同學們讀這首短詩時,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呢?朗讀感悟。
2、放錄像:江南水鄉行。
〖學生活動〗
1、自由讀,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語速試讀。
2、配畫面背誦。
三、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教師活動〗
1、看完錄像后,同學們有什么話要說嗎?
2、展示收集的家鄉風光圖片,為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鄉。
〖學生活動〗
1、學生自由表達、贊美水鄉之情。
2、小組活動,觀賞、介紹、贊美。
四、本課小結(略)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課應重在觀察說話,教師在演示課件時,注意引導一年級學生按順序看,從畫面感受江南美;然后從語言文字中欣賞,訓練學生的觀察、朗讀能力,激發愛美情愫。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0
【教材分析】《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閱讀教學第三課,是首兒歌,共六行三句,描寫了江南水鄉如畫的美景。兒歌文辭流暢富有韻味,情境優美易于想象。
【教學理念】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語言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在教學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念”、“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己和生命”。六~七歲的兒童注重事物的表象,想象力豐富。我抓住孩子的這一特征,用美麗的景色、艷麗的色彩吸引他們的眼球、刺激他們的想象力,從而調動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游歷美景的同時獲得知識,產生對祖國的熱愛,對自然的崇尚,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把這節課上成學生、我、兒歌間交換思想和想象力的過程。
【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認識,我對《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教學進行了以下設計和安排:
1、知識目標: 認識生字,讀準字音,讀出喜愛之情,會寫生字;理解“江南魚米鄉”、“畫中游”。
2、技能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標: 感受文章之美,文字之美,江南水鄉之美。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祖國美景,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習重點】
1、理解“江南魚米鄉”、“畫中游”。
2、感受文章之美,文字之美,江南水鄉之美。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祖國美景,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讀中悟情。再現畫面,產生共鳴。
【過程設計】
一、畫面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帶大家到美麗的江南游玩一番,可以嗎?
(師板書:江南 游)
2、這里的“江”指的是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我們通常把長江以南的地方叫“江南”。
。◣煱瀹嬮L江示意圖,同時介紹江南水鄉的特點,引出并板書“小小竹排”,貼出竹排圖)
3、師指圖說:一會兒,我們就坐上這小小的竹排到江南的一條小河上看一看。
(學生頓時興奮起來)
設計意圖:導語中一再強調江南,并簡單畫長江圖,借圖指示江南位置,意在給學生一個印象──江南和水是分不開的,同時使學生對江南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4、師追問:你能想象出那條河里有什么嗎?
(師隨手畫出河的輪廓)
生:有小魚、蝦……(師畫)
生:有水草、石子……(師畫)
師追問:河兩岸有什么?
生:有花、草、樹。(師畫)
生:有禾苗。(師畫)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意在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只有學生想象的閘門打開了,思維才會如水般泄出。
師指黑板:美嗎?這就是同學們腦海中的江南美景。我想象中的江南美景是這樣的──
。úシ哦嗝襟w課件,師配樂誦兒歌。學生看得很認真,不時發出“嘖嘖”聲)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想象的畫面再現在黑板上,加上多媒體畫面的播放,給學生一個先入為主的作用,并將畫面與兒歌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過渡語:江南景美人更熱情!讓我們坐上竹排跟隨這位小朋友出發吧!請同學們打開書,讀兒歌,邊讀邊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學生的已經被調動起來,思維活躍,記字速度很快)
三、細讀課文 入境悟情
1、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這才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2、第一句中學生讀后填空:
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
設計意圖:學生填空的同時,師問:因為小竹排在哪里流──生答:水里。所以“流”字的左邊是一個──生答:三點水;小鳥用什么唱歌──生答:嘴,所以唱字左邊是──生答:口字旁;魚兒在哪里游──生答:水里,所以游字的左邊是──生答:三點水。通過本環節使學生通過字意記字,這樣記得牢,也很自然。
師問:小竹排是怎么流的,你能用手勢告訴大家嗎?師作手勢:這樣叫順水流嗎?生:不是。師問:那這叫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順”和“逆”,感受小竹排的輕快。
放動畫,展示“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 ”的畫面。
。▽W生看得很高興,不時發出贊美的聲音)
師問:美嗎?
生答:美。
師追問: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嗎?
生大聲朗讀,有的同學還做著動作。
指名讀。
師評:“真美啊,我仿佛看到了那美麗的景色。”或“還不太美,能讀得再美一些嗎?”
設計意圖:通過理解字意、句意、再現畫面,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到美,才可能讀出美的感覺。
3、學習第二句,體會“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的美景:
師版畫一棵樹并問:這是“密”嗎?(生:不是。)那怎樣才啊“密”呢?
生:一棵挨一棵,看不到縫。
師畫很多樹。問:是這樣嗎?
生:是。
師再問:那你能讀出樹木很密的感覺嗎?
生讀。(其他學生鼓掌)
師問:你們為什么鼓掌?
生:他讀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樹。
師:我覺得說禾苗綠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要說“綠油油”呢?
生:因為很綠很綠。
生:綠地都出油了。
師追問:那你能讀出這種綠得出油的感覺嗎?
生讀。(其他學生鼓掌)
師:咱們也像他一樣讀讀這句話可以嗎?
生有感情得讀。
4、讀了第三句話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生問:我不懂什么是“魚注鄉”?
生問:為什么說是畫中游?
師:“誰知道。”
生:魚米鄉就是那里的魚和米都很香。(全班同學大笑)
師:你們為什么要笑?
生:“鄉”不是那個“香”。
師追問:那“鄉”是什么意思?
生:是地方的意思。
師:那你知道“魚米鄉”是什么意思了嗎?
生:?
師批黑板:你們看這是那里的景色?
生:江南。
師:這里有很多河,河里有很多──生答:魚。河兩岸有很多──生答:禾苗。
師:禾苗長大后就是稻子,它的果實經過加工后就是我們吃的大米。因為這里有很多魚和米,所以把這里稱作──生接“魚米鄉”。
師:我們新疆有很多很多的瓜果,所以把新疆叫作──生接:瓜果鄉。
設計意圖:借助畫面讓學生理解“魚米鄉”的意思,加深對江南景色的認識,同時拓展知識,重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師指著黑板:江南美嗎?
生:美。
師追問:美在哪兒呢?
生熱烈地討論。
師深情地說:難怪兒歌里要說小小竹排──生:畫中游。
(師版書:畫中)
師:你們喜歡這美的像畫一樣的江南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就讀出你們的喜愛之情吧。
生自由讀。
設計意圖:充公利用孩子形象思維豐富的特征,借助圖形理解難點。再現畫面使孩子眼前有美景,心中有畫面,心中有真情。
四、學習生字 執導書寫
1、師:學完兒歌,你還記得里面的生字嗎?
以多種形式檢查學生記字情況。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愛挑戰的特征,用語言激起他們的好勝心。
2、師: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都有一個“口”字。
生:“口”的形狀不同。
師:對,你們觀察的很仔細。它們不只形狀不同,筆畫也不同。“日”的第二筆是橫折鉤,其它的是橫折。(版書這兩個筆畫)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印象會更深刻。
師范寫,生描紅。
3、回歸整體 總結全文:
師:游完江南美景又學會了生字,現在讓我們看著黑板回味一下那首兒歌,看黑板背一背。
師:今天我們到美麗的江南去游玩了一圈,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魚米鄉”的意思。
生:我學會了很多生字。
生:我看到了江南的美景。
生:我知道了新疆是“瓜果鄉”。
……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的收獲,同時把課堂的重要環節進行回顧和提煉。
五、回顧與反思
針對低段兒童通過形象認識世界的規律,本課教學中,我采用兩種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即運用多媒體,以生活展現情境,把學生帶入大自然,把鮮明的情境展現在孩子眼前;以圖畫再現情境,把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孩子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加強孩子的真實體驗,引發孩子和書本和教師間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景,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1
【教材分析】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它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如同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容易激發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的樹木,禾苗的描述也飽含著贊美之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學生分析】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文質兼美的小詩,比較適合一年級學生學習,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愿意在游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的學習,而本課采用了漢語學習、識字學習與語言閱讀相結合的形式,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自主識字的樂趣。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特點是詞語概念總是和事物表現緊密結合,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常伴隨著形象事物的再現,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邊讀邊想,邊讀邊演,不僅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語言。
【教學目標】
1、認識“木”、“樹”等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生字,“ ”、“ ”兩個筆畫和“木、山、纟”3個偏旁。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識字教學,有表情的朗讀課文。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寫了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主要用以下幾方面突破重難點。
1、以讀代講 ,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將采用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和同伴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培養語感。
2、游戲激趣,鞏固識字。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游戲形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在玩中認字,鞏固識字效果。
3、注重評價,激勵主體。評價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課上以即時性的口語評價鼓勵和贊賞每一個人,讓他們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4、開放語文學習空間,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教學過程】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2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由于課前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學生對于課文的內容比較熟悉,到上課前,甚至有的同學已經能夠背誦本課課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中”字,認識“草字頭”。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不足:
1、這節課我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完成教學目標,本來預計對生字“中”的書寫指導由于時間問題沒有完成。準備了一個flash課件讓學生欣賞動畫,通過動畫再次感受江南水鄉的美景以及通過在欣賞動畫的過程中有感情地跟讀課文。
2、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字詞的拼讀與掌握始終應該作為重點。但是可以運用多種方式來鞏固對生字詞的記憶。在這節課中,我只拿出兩個字來讓學生說說怎樣記住他們,而沒有巧妙地將學生之前學過的相似字拿出來進行辨析認字。
對于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可以運用點點或圈出來的方法引起學生的注意,這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慢慢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能力。
3、由于課堂內容安排的太滿,因此這節課有前緊后松的感覺,學生在后面的半節課中,積極性明顯降低。此時可以讓學生幫助老師貼生字卡片或將生字卡片獎勵給孩子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語太少沒有及時、到位。
4、教師缺乏細節的注重,在小處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語言有時不準確,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啟發學生,使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而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語言應該要更精練些,課堂上應該再從容些。
優點:
1、布置給學生的預習任務完成的非常好,絕大數學生能夠在上課前讀準生字,甚至有的學生能夠將課文背誦下來。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學生的主動性被激發起來,可以說很多學生在這節課中愉快地接收著知識。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這是一篇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的詩歌,適宜學生誦讀。課堂上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反復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欣賞,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祖國的熱愛之情。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提前安排學生在家中進行了預習,要求比較簡單:1、把課文讀熟 2、給課后生字加上拼音。提前預習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從學生一接觸課文就開始培養。經過預習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讀書能力,對文中的生字也初步認識了幾個。這樣在課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識字、朗讀、感悟。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
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本。因此,從小學就應該培養學生喜歡漢字的情感和態度,主動探究識字的規律和方法的精神,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感受漢字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價值與意義。在本課,我主要運用了一下幾種識字方法:
1、拼音識字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于對生字的初步整體認識上。
2、看圖識字法,主要運用在“流、排”字的認識上。在講“流”的時候,我將“流”字和一張分了三個方向流動的河流圖片放在了一起,讓學生觀察并尋找“圖中的河水走向和流字的哪一部分很相像?”通過學生自己對圖片的觀察,記住了“流字的下半部分,就像這幅圖片當中的小河流水,有的向左流,有的向前流,有的向右流! 在認識“排”字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畫竹排,再認識這個字,竹排的“排”六個短橫,就像六根竹子,被兩條長長的線捆在一起就形成了“排”字。在這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可以很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記住字形,了解詞義。
3、偏旁記字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對“流、江、游、唱”的認識上,通過對三點水旁的歸類,認識了“流、江、游”,通過口字旁記住“唱歌”的“唱”
4、猜謎識字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對“苗”字認識上。通過“小草長在田頭上”這個字謎,讓學生即記住了字形又認識了新的偏旁部首“草字頭”。
三、運用多種方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語文教學中“讀”十分重要,要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在引導學生讀,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思。
1、想像感悟,讀出歡快的情緒,讀出江南的美景。
兒歌的第一、二句寫的是: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讓學生邊讀邊想:如果我們現在都站在竹排上,你會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有學生說:我聽到鳥兒在嘰嘰喳喳地唱歌。有的學生說:“我看到了茂密的樹苗,綠油油的禾苗。我進一步提問:“小鳥都唱了些什么?”這些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想象,通過教師隨機板畫的形式,讓孩子領悟到江南的美,從而激發出對江南美景的向往。
2、質疑解疑,解決具有引申含義的詞語。
“魚米鄉”——關于兒歌的最后一句“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中的“魚米鄉”的理解,我就是先請學生讀讀句子,并提問:“為什么說江南是“魚米鄉”?我把問題拋給學生“誰能回答這個問題?”一部分學生搖著頭,表示不知道。有一位學生說:我知道是魚非常多,大米特別多。我又通過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田里種著大片的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帶叫作“魚米之鄉”。就是“魚兒多、稻米多的地方。”
“畫中游”——這個“畫”字是這篇課文的關鍵字,也是具有引申含義的字。首先,在上課伊始,我提問:“為什么說小竹排在“畫中游”,然后帶著問題我們走進了課文。當我把江南水鄉的美景用畫的形式板書出來時,孩子門立刻明白了,是江南的景色美,美的就像一幅畫,所以說小小竹排在畫中游一樣。我通過一步一步的設疑解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了這個“畫”指的不是“圖畫” ,而是指“江南的美景”。
3、通過一首白居易的詩《憶江南》,適當地進行課外延伸,讓學生了解江南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拿起筆贊美過江南。
4、熟讀成誦。一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不應該放在多種形式的理解分析之下,而是放在反復地朗讀上,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把江南的美景記在心中,達到背誦的程度。
一年級新教材里有很多優美的課文,但是如何把握學生字和學課文之間的關系,我覺得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在上這節課時,我在以下環節處理好。
教學中,以下幾點還是比較可取的:
1、利用插圖、突破難點。
針對“江南魚米鄉”,我讓學生欣賞了幾幅江南小橋流水圖,讓學生看后說說,你有什么感覺?(有學生說:小河很多,橋很多。)接著請學生回答:小河多,河里的什么可能也會多?(魚、蝦……)又問:小河多,田里的什么會長得好?通過層層深入,學生不難理解:為什么江南又被稱為“魚米之鄉”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讓孩子們自豪地說:“我們的家鄉在江南!”這時,我從孩子們喜悅地眼神中已經感受到他們對家鄉的喜愛。我覺得利用課件對與幫助孩子理解“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還是很有幫助的,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鄉的美。
2、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么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所以要讀得有感情就更難了。因此在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拼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們說的也不錯,這是讓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讀時采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
這堂課上還暴露了一些問題,不免有些遺憾也有些擔憂:
一部分學生的聽課習慣比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特別有幾個調皮的男孩上課比較自由散漫,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常規上還應該加強訓練。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本節課, 我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認知特點,以說說、讀讀、唱唱、演演為這節課的主要線索,為學生創設一個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使他們走入情境學習,讓他們乘上“小竹排去水中游一游”,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體驗,自由誦讀,整堂課孩子們始終處于激奮狀態,學習興趣濃厚。
一、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義之間的牢固聯系,準確理解字(詞)義,提高識字、學詞的質量。在語言環境中通過學詞、學句識字,多義字等難以確定意思的,字(詞)義變得容易確定了;難懂的字詞變得比較通俗易懂了;意思比較抽象的字詞變得比較具體了。本課識字環節,我讓孩子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學句、學詞中識字。如學習“兩岸樹木密”讓學生全體起立,手拉著手舉起來,來做做樹多的動作,感悟樹木密,理解“密”的意思。
二、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闭n堂上,我先通過范讀,讓學生邊聽邊想象,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我又通過播放課件,使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后我還給學生選擇的權利——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詩歌,可以帶表情讀,可以帶動作讀,可以唱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豐富多彩的個性得到張揚,童真童趣在自然狀態下表露。
回顧整堂課,在欣喜之余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在讀的指導方面還是不太飽滿,有幾處當學生談得不太好時就急著請別的同學來試試。其實,本著呵護每個嬌嫩生命的天職,我應迅速判斷學生讀不好的原因,并利用看圖讀、表演讀、想像情境讀、范讀等手段讓學生在悟中讀、讀中悟,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成功。讓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諧全面地發展。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 認識2個筆畫和“山、木、艸”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 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認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某些重點字詞較難理解。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生字卡片。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重點是生字和理解重點詞句。生字教學可采用搶讀、自讀、摘蘋果等方式解決。重點詞句比較難理解,教師可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親身感受,理解“魚米鄉”及“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示課題
1、課件播放江南風光的圖片,放江南的民族樂曲。
2、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質疑。
3、課件出示本課插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可結合理解“竹排”。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識生字:找一找,畫一畫。
、拧≌n件出示生字,生從書中找出畫下,邊讀邊畫:
、佟〗柚匆舳嘧x幾遍。
② 同位互讀。
、啤⌒〗M討論識記辦法。
⑶ 匯報交流:鼓勵生用多種方法識記。
3、指名試讀、豎讀、橫讀、開火車讀、齊讀。
4、再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
三、創設情境,理解詞句,練習朗讀
1、指名讀文,齊讀。
2、師配樂朗讀,問:你有什么感覺?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發言)師適時指導朗讀。
3、齊讀課文,想一想哪些地方不明白?
4、學生質疑,生生解疑,師生解疑。
重點理解詞句“小竹排,順水流”、“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
5、試著有感情朗讀課文。
6、給短文起名字。引出課題。
7、有感情朗讀課文:
、拧↓R讀課文。
、啤∧信荣愖x。
⑶ 齊讀。
8、請學生扮作“小旅行家”相同學介紹江南風景。
〖板書設計〗 小小竹排畫中游
鳥兒唱 魚兒游 樹木密 禾苗綠 魚米鄉
〖教學后記〗
對江南,學生日常生活中感知較少,單純的說教學生難于接受,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江南風光的圖片,播放文中的圖片,學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并激起了朗讀的愿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拧】ㄆJ讀生字 齊讀、開火車讀。
、啤≌O果。
2、朗讀課文。
二、識記生字
1、說說是怎么記住的?隨即認識新偏旁。
2、擴散思維:
⑴ 還有哪些字帶有提手旁、三點水、草字頭。生說師寫。
、啤U詞訓練。
3、課件出示課后“我會讀”中的詞卡學生認讀:
⑴ 自由練讀。
、啤⊥阑ハ嗫家豢。
4、做“漢字開花”游戲:出示課件,一個花瓶上插著一些花,告訴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開出一個詞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開花競賽,比一比那一組開的花多。
三、詞語練習
課件出示:
綠油油的禾苗 綠油油的 的
學生自說、互說、指名說。
四、練習書寫“口、日、中”
1、認識新筆畫橫折、橫折鉤。
2、觀察“口、日、中”三字中,哪個字帶有這些筆畫。
3、仔細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師范寫,生書空。
4、在田字格中描紅,練寫。
5、變一變!翱凇奔右还P變成什么,加兩筆呢?
⑴ 指名說。
、啤≌n件出示所變字。
〖板書設計〗
口 日 中
〖教學后記〗
“漢字開花”游戲不光幫助學生鞏固了生字,而且積累了詞匯,但學生組詞時易用同音字,教師要及時糾正。寫字時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口”字上大下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4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贊美江南水鄉秀麗景色的詩。一個男孩撐著小小的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對江南水鄉的贊美之情,旨在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無比歡暢的心情。全詩圖文并茂,形象生動,語言優美流暢,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讀準字音,識記字形,認識偏旁“山、扌、艸”。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祖國江南十分美麗、富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文
1、課件出示竹排:
⑴ 這是什么?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
、啤∽屑氂^察竹排和“排”字,你有什么發現?(聯系竹排的形狀來記“排”這個字)
、恰⌒〗Y:通過小朋友仔細地觀察,我們知道了“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而且,它還是江南水鄉重要的交通工具呢!你們想不想坐上竹排去游覽江南的美景呢?(課件出示一張小朋友的剪貼畫)
、取∵@是一位江南的小朋友,他叫丁丁,今天他要帶我們坐上小竹排一起去旅行,欣賞美麗的江南風景,你們想去嗎?
2、創設情景:
讓學生想象自己坐上了竹排。課件一邊播放江南風光樂曲,一邊播放江南美景。
3、告訴丁丁,你剛才坐在竹排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同伴間自由說)
4、有一首非常好聽的兒童詩就是寫剛才我們看到的景色,你們想讀嗎?
5、出示課題:小小竹排畫中游:
⑴ 生齊讀課題。
、啤∧銈冏x了課題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舉手說,師對提出問題的孩子及時表揚,并鼓勵其他的孩子,只要自己肯動腦,自己也和他們一樣的。)
“我們能自己提出問題,能不能自己解決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幫助正音。(注意“兩”是后鼻音,“綠”是撮口音。)
3、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師激趣:丁丁說,在這兒歌中藏了幾位生字寶寶,他要帶我們去認識它們。課件出示12個生字
2、看看這些生字寶寶,哪些是你的老朋友,請在課文中找到后打上勾,和它打個招呼;哪些是你還不認識的新朋友,也在課文中找到,用圈圈出,然后讀讀拼音,看看字形,爭取認識它,和它交上好朋友。
3、反饋:
、拧∧愫湍膫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你是怎么認識它的?(隨機認識偏旁“山、扌、艸”)
、啤⌒±蠋煄ёx。
⑶ 擊鼓傳花游戲鞏固生字。
、取∩謱殞殏兂鋈フ遗笥蚜,組成了一個個詞語,你還認識他們嗎?
齊讀──師范讀──齊讀──開火車讀。
四、課中操
小朋友的本領真大,一下子學會了這么多的生字寶寶。丁丁這個時候在干什么呢?他正把這首兒歌編成歌曲在唱呢!我們一邊聽他唱,一邊自由做動作好嗎?(全體起立)
五、美讀課文,升華感情
1、這收歌好聽嗎?你們能不能讀得比他唱的還要好聽呢?自己試一試。
2、齊讀(認為自己讀得很棒的,請一起站起來讀,其他同學可以坐著讀。)
3、課件范讀,指名讀(認為自己已經超過丁丁唱的,大膽站起來讀給小朋友聽。)
4、師生共同朗讀:
師:丁丁聽見我們小朋友讀得這么棒,忍不住要和我們一起來朗讀這篇課文了,F在我就是丁丁,你們歡迎我嗎?那我們就一起來美美地把課文讀一遍。
5、小朋友們已經美美地將課文朗讀了好幾次了,你現在可以解答剛才自己提出的問題了嗎?指名說說,現在你讀懂了什么?
六、拓展
小朋友真會讀書,丁丁可要獎勵你們了,他要領著我們再去看看江南的美景。(課件播放江南美景)
小結:江南的美真像一幅畫。順著嘩嘩的流水,我們聽到了鳥兒在歡樂的歌唱,看見魚兒在快樂地游著,河流兩岸到處是茂密的樹林,還有綠油油的禾苗和莊稼。江南真是一個魚米之鄉。乘著小小的竹排,真如像在畫里游一樣。怪不得我們古代有位叫白居易的詩人也寫了一首詩《憶江南》。(課件播放憶江南。)你們會念嗎?
七、寫字
師:這時,我們來到丁丁家,丁丁家墻上貼了他寫的一個字,是什么?
1、課件出示“中”,讓學生讀一讀。(注意翹舌,后鼻音)
2、生觀察“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該注意什么,然后跟著課件書空。
3、給“中”組詞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小結:今天,我們跟著丁丁,乘著小竹排進行了快樂的旅行,現在,小竹排回到了教室里,下節課,我們還會跟著丁丁乘坐小竹排進行新的旅行。
【設計理念】
1、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自由組、指名讀、同伴讀、師生同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積累詞語。
2、游戲激趣,鞏固識字。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游戲形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在玩中認字,鞏固識字效果。
3、情景中學文。根據,課文創設情景,讓學生始終在情景中讀課文、學生字。
4、注重評價,激勵主體。評價是教學有機組成部分,在課上以即時性的口語評價鼓勵和贊賞每一個人,讓他們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5、開放語文學習空間。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評析:陳麗萍】
我覺得你的設計意圖很好,沒什么意見。但是我擔心我們的孩子是剛接觸課文,很多學習的習慣還沒有很好養成。你是否再考慮一下教案的可操作性,如:同桌合作、提問、過渡語的設計再斟酌一下,還要考慮一下時間支配以及內容安排動靜交替等問題。建議你將教案輸出給同組教師討論一下?赡軙兴鶈l。教案的設計到課堂操作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很多細節需要盡可能估計到位,包括對孩子學習的評價語言,課堂氣氛的調節,每個環節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盡量降低學習難度,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我相信你一定會做的很好。祝你成功!我們大家都支持你。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5
一、教材分析。
本文講了一個小男孩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被這風光深深吸引而感覺自己就像在畫中游。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二、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12個生字,認識“木、艸、纟”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江南的美麗與富饒,從而萌發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生字,會正確流利地朗讀。
難點:對“魚米鄉”、“畫中游”的理解。
四、課前準備:貼畫。
五、學習預設:
一、導入激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學習伙伴,(出示竹排圖),你認識它嗎?
(師板書:排)齊讀。你覺得這個排字和老師手上的竹排圖有什么關系?
是的,把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起,然后用繩子綁起來,就成了竹排。
(將手中竹排圖與“排”字比較,讓學生在比較圖與字的共同之處,掌握排的字形與字義。這種形象識字方法,利于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更好掌握生字。)
你坐過竹排嗎?你對竹排有哪些了解?(師介紹竹排:竹排是水上的一種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帶,農民伯伯常用竹排來運輸糧食、貨物,現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娛樂。如果有機會到武夷山或者雁蕩山去玩,你就可以坐上竹排去觀賞一下兩岸美麗的景色。)
(竹排離學生生活較遠,他們不清楚竹排是怎么樣的。師的介紹讓學生對竹排有了感性認識,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今天,小竹排就從河里流啊流,流到了我們這兒,它在河里流的時候啊,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就提筆寫了一首詩歌,想知道它寫了一首什么詩歌嗎?
出示課題。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學習“中、游”。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這是一首怎樣的詩歌呢?請小朋友翻開語文書,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字,怎么辦?
下面請小朋友自由讀,要求把課文讀通、讀熟練,等聽到老師說停的時候,你就停下來。
生自由讀課文。
指名讀(小黑板出示課文)。
(《新課程》提倡,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課文插圖正是的教學資源,為此,第一次自由讀時,安排學生看課本讀,意在引導學生利用插圖幫助自己理解課文。之后的看小黑板指名讀,卻是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教學而設計的。)
三、圖中感悟,隨文識字。
小朋友,你覺得這首詩歌怎么樣?小竹排覺得這首詩上描寫的景物真美,他說,要是能把它畫成一幅畫那多好啊,可惜它沒有學過畫畫。他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都是畫畫高手,想請我們幫它畫一畫,你愿意幫它嗎?
在幫忙之前,你可要聽清它的要求:根據這首詩歌的內容,畫一幅畫。
下面請小朋友再讀詩歌,想一想,我們該畫些什么呢?(小朋友自由準備,也可同桌商量。)
(后面各分句的學習,根據學生的回答而隨機學習,并不一定按照備課的過程依次學習。)
1學習“小竹排,順水流。”
現在,我們要開始畫畫了,想,我們應該先畫什么呢?(竹排)
竹排在哪兒呢?(在小河里)那我們應該先畫上什么?(小河)師板畫。
現在我們該畫竹排了,竹排是怎么流的呢?(順水流,若說不出,請學生上黑板指一指水流的方向,師解釋順水流的意思。)學習“流”,看流,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流的右下部就像小河流水,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字。)
我這兒有個小竹排,你能幫我貼上去嗎?
(請生貼圖,是為了檢測學生對“順水流”的理解是否到位。《新課程》指出,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貼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不以教師的講授代替學生鉆研的過程,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
來,我們看著圖,把這句話說一說。
2學習“鳥兒唱,魚兒游。”
小竹排畫好了,接著我們該畫什么呢?(小鳥)是怎樣的小鳥呢?(唱著歌的小鳥)教學“唱”,齊讀,看唱,你發現了什么?“口”字旁的字還有哪些?
小鳥為什么唱歌呢?(因為它很開心。)為什么這么開心呢?(因為這兒的景色很美)
這么美的景色,吸引了小鳥,還把什么小動物也吸引來了?(小魚)
小魚多嗎?(多)魚很多的地方,我們把它叫做魚鄉。(師板書:魚鄉)那么多的魚,一下子是畫不出來的,我們用一、兩條來表示可以嗎?
小魚在河里干什么?(跳、游)它們為什么跳呢?(它們很高興)
你能把它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
3學習“兩岸樹木密”。
畫好了魚兒、鳥兒,接著我們該畫什么了?(樹)板書:樹。你發現了什么?
樹在哪兒?(兩岸)兩岸是哪兒呢?你能上來指一指嗎?(生指)
是的,河的兩邊就叫兩岸。齊讀兩岸?催@兩個字,你有什么發現?
(師板畫一棵樹。)你覺得我這樣畫行嗎?為什么?
(如何理解樹木密呢?單純的告訴學生樹木密的意思,也許可節約許多時間,但學生沒有主動參與的過程,被動的接受往往沒有主動地探索來的印象深刻。師只畫一棵樹,是讓學生感受到,樹木太稀了,與文中樹木密存在很大的差異,應多畫一些樹,才能體現樹木密。這種以故意出錯引導學生糾錯的方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句的理解。)
這兒的樹多密呀,你能讀出它的密嗎?自由讀。
4學習“禾苗綠油油”。
岸邊除了樹木,還有什么呢?(禾苗)禾苗是怎樣的?(綠油油)貼圖。多么多的禾苗呀,看到這么綠的禾苗,相信農民伯伯一定高興極了。
齊讀“禾苗綠油油”。
5看圖,再現課文前面所學詩句。
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小竹排看到的美麗景色被我們畫出來了,F在,讓我們看著圖,說一說詩歌的內容。
6學習“江南魚米鄉”。
看著這么綠油油的禾苗,老師想到了很多。你有沒有想到什么呢?(生若答不出來,師引出。)你想知道我想些什么嗎?我在想啊,這么綠油油的禾苗,長大后該會有多么多的稻谷呀,那加工后碾出來的米肯定也會很多很多。像這種魚很多的地方,我們叫它米鄉。(板書:米鄉)
而像這種魚又多,米又多的地方就叫魚米鄉。(師板書:魚米鄉)
(“魚米鄉”的教學,結合魚鄉、米鄉進行理解,讓學生對“魚米鄉”有了深刻的理解。對江南也有了更多的認識,激發了學生愛江南、愛家鄉的情感。)
魚米鄉在哪里?(江南)讀“江南”。指名讀,讀準后鼻音。
現在老師告訴你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們浙江、我們衢州也是江南魚米鄉,讓我們把寫我們自己的地方讀一讀。
7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
江南這地方真是太美了,我都很想來說一說,可以給個機會我說一說嗎?
師讀課文,故意讀錯“小小竹排水中游!(生指出畫中)
將“畫中”加橫。那我可就不明白了,小竹排明明是在水中游,為什么說它是“畫中游”呢?
讀“小小竹排畫中游”。
8讀整首詩。
江南這地方太美了,讓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下它的美吧!齊說。
想不想單獨來試試。(想)
那我們就來個擂臺賽,讀得好的,就請他站著,看看我們班誰朗讀水平。
9背詩。
這首詩歌,你會背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吧!
四、出示生字,鞏固練習。
小朋友真能干,課文都會背了。如果我把生字寶寶從課文里拿出來,你會讀嗎?
出示生字,讀生字。
師范寫生字。
生寫字練習。
五、小結。
江南這個地方很美,很多詩人來到這里都會忍不住作詩,課后請小朋友再去找一找有關江南的詩,找到了拿到班里來與大家一起共賞,好嗎?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6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小小竹排畫中游》,我將分成七個版塊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學內容。
《小小竹排畫中游》 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講的是江南水鄉的一個小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觀賞兩岸美麗風光,如同在畫中游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感情線索,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十分歡快的心情。課文中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包含著贊美的感情。
二、說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五、說教學準備:演示課件。
備課時我點開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查閱《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演示課件,我發現資源有限,僅僅表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的江南水鄉風韻,但演示課件沒有表現出江南物產豐富,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于是我就在演示課件的基礎上作了些修改,添加了一些描述江南物產豐富的畫面。(課件演示)
六、說教學策略:關注興趣,創設情境。
由于孩子生活經驗少,對江南沒有感性認識,僅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江南的“情”是很難激發起來的。所以教學中要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讓他們了解江南,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1、一年級學生擅長直觀,形象思維能力強,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詞時,應采取多種形式:看圖理解,聽音理解,聯系生活經驗理解等。
2、學生的個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導學生認記字形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住字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學生喜歡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和背,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七、說教學過程。
。ㄒ唬┱勗捈とぃ笇Э磮D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江南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學們就會興致盎然。然后用語言描述:請大家上飛機,閉上眼睛。(演示課件)教室里響起隆隆的飛機聲,逼真的聲音仿佛讓學生真的感到乘上了飛機,來到了江南。同學們一睜開眼睛,可以從電視屏幕上看到江南的美麗景色:江南的樹真多啊,江南的水真清啊,江南真美啊……讓學生們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它以視覺為主,視聽并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心中就會不由自主地涌動起由衷的情,由衷的愛。這里運用電教媒體,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于觀賞和學習呢?我在這里運用遠程資源,遵循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找準遠程資源與學生理解語言的最佳結合點,在課堂恰當的時間展現給學生,是我們應用遠程資源的關鍵。
看來大家非常喜歡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們一樣喜歡,《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首詩把江南的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你們想讀讀嗎?趕快打開書讀讀第3課。板書課題。
。ǘ┏醪礁兄,認讀生字
1、課件演示朗讀,然后請學生試著讀一讀,先把不認識的字圈下來,借助拼音或請教別人讀準字音,動腦筋想一想,該用什么辦法記住它。
2、小組交流識字情況,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ㄈ┏踝x課文,讀通順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小朋友,你知道這首兒歌有幾句話嗎?那老師告訴你,一個句號說是一句話,小眼睛肯定發現了,跟著老師一起標出來。
2、有3句話,請你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美美地讀給大家聽,小小評委豎起耳朵聽仔細,看誰讀得特別棒,誰能向他一樣讀一讀。
3、誰能把整首兒歌連起來念,用你的朗讀,把江南的美傳遞給我們在坐的每一個人。
4、集體朗讀。
。ㄋ模、再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在朗讀感悟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讀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先同學之間答疑,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作指導。本課有些詞語比較難理解,我就充分發揮遠程資源的作用。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如,“竹排”,通過演示,讓學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的活動狀況,讓學生知道“順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導學生看電視,讓學生懂得“密”是樹木很多,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枝葉茂盛。“禾苗”是指水稻的幼苗。“綠油油”是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說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魚米鄉”。演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我在這里運用遠程資源,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不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更主要的是為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為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
總之,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遠程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