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學案例及分析
總評:
學習了《有效教學藝術》感觸很深。應用備課藝術是學習和運用教學藝術的起點。在應用備課藝術中寫到:只有讓學生起興,才能進一步使其感興趣;只有讓學生好奇,才能使其產生興趣;只有活躍其思維,才能產生趣味性的問題;只有開發學生的潛在智能,并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才能幫助他們自主構建學習興趣。
在設計教案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及藝術,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并使這種好奇心轉化為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學生產生主動的思維傾向,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情境,如導入時播放動人的旋律,展現美麗的畫面,用輕柔的言語,把學生帶進了觸手可及的童話世界,學生學習的情緒高漲。教學又不可一成不變,因此在復習字詞環節設計一個“幫助小猴過河”的游戲,既滿足了學生熱心、好表現的心理,又達到了鞏固字詞的目的。當一個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興趣時, 他才會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去學習,在拓展環節以獎勵猜謎語為過渡引出“動物除了尾巴,各自還會有其他的特點”,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多重的體驗——作為獎勵他們感到前一段學習獲得了肯定,有滿足感;做猜謎語活動他們活躍了思維,放松了緊張,獲得成功感;同時也激發了潛在智能,他們很自然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并充滿自信。
有計劃地組織小組學習,主動與互動相結合,就能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接的環境,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臺,使他們獲得成功和喜悅,更樂于去進行創造學習。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有利于思維的活躍。學六個問句時,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事先制作好要求明確的學習單,小組成員按學習單上的要求進行學習。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及展示的機會,同時也增進了與人交往、協調的能力。
把一些有效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讓語文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