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學案例及反思
② 學生想象,體會松鼠尾巴的作用。
③ 師小結:是啊,松鼠的尾巴真是一把輕巧實用的降落傘啊!你們看──(多媒體再次演示松鼠像降落傘一樣從大樹上落下的情景。)
④ 指導讀好這句話:讀好停頓;讀出松鼠擁有這樣了不起的尾巴而高興、自豪的心情。
⑸ 齊讀第一、二小節。
2、學習第三、四小節
⑴ 師過渡:瞧,猴子、兔子、松鼠在一起比得多開心呀,我們再來看看公雞、鴨子、孔雀又是怎樣比的?
⑵ (多媒體出示第三小節)
① 指名讀。隨機教學“扁”──前鼻音;“最”──平舌音。
② 齊讀這一小節。
⑶ 過渡:剛才我們花了好長時間來讀第一小節,現在讀幾遍就會了,進步真快,相信下面會讀得更好。
⑷ (出示第四小節)
① 齊讀這一小節。
② 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我們知道公雞和鴨子的尾巴也挺好看的,這里為什么說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呢?(出示孔雀圖)學生看圖體會,教師描述。
③ 指導讀好“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⑸ 背誦第三、四小節。
3、齊讀全文;評比朗讀明星。
四、總結全文,拓展遷移
1、通過今天這堂課,我們知道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的尾巴形狀各不相同。其實,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的尾巴還有特殊的作用呢!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尾巴是什么樣的?或者有什么作用?指名學生說。
2、出示課前搜集的小動物圖片,讓學生學著“誰的尾巴( )?( )的尾巴( )。”的句式編一編。交流。
3、學生選擇三種小動物,學著課文的樣編一編。交流。4、游戲鞏固生字 :這節課,小朋友讀得認真,學得認真最后,我們再和生字朋友打聲招呼。五、書寫生字。
【反思】
一、總結成功點
1、基礎目標待強化,分散識字
針對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我認為集中識字比較枯燥,而且不容易“消化”,即學生記不住。而且根據這文本的特點,前面出現動物名字時已有一部分生字需學習,我就帶領學生先學習,重點落實“鴨”(鳥字旁)、“松”和“公”的比較(八字頭),還有一部分生字出現在課文中,我就采用隨機教學法,一一落實。課文內容把一個個生字詞聯系了起來,如“短”“把”,在讓學生讀正確的基礎上,既教了新偏旁“矢”字旁,又聯系前文的“巴”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 “把”。生字詞容易為兒童理解、接受,一節課下來,學生大部分就輕輕松松地掌握了本課全部生字。二、指導方法練朗讀,扎扎實實。
2、具體指導,教給朗讀方法。
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準“誰的”,念輕聲,讀出問句的語調,讀好“誰的尾巴像把傘”要有停頓等。如“誰的尾巴長”重音是“誰”,連讀“誰的尾巴”,讀出問句的語調。同時要求學生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表演。
3、由扶到放,運用朗讀方法。
在學習1、2兩小節時,花了好長時間教學生讀好。在學習3、4節時,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齊讀,用了很少的時間,真正實現由扶到放的事半功倍。
4、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教師不但運用了指名讀、自由讀、范讀、齊讀、同桌分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后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三、教學體現開放性,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