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綜合資料 3份
二是結合詞句理解來對比朗讀。如第四段開頭:“是要下雨了嗎?”與大螞蟻說的“是要下雨了……”對比小白兔聽了燕子的話后半信半疑,正在思索,要輕輕地讀出疑問的語氣。大螞蟻確認小白兔告訴他的消息,要突出“是”,表達肯定的語氣。又如燕子、小魚說的“要下雨了”,和小兔往家跑時喊的“要下雨了”,是兩種不同的語氣,前句是回答問話,陳述的語氣,后句是獲得知識后的興奮,要表現出小兔的心情。
三是通過表演指導朗讀。可以讓學生看看插圖、聯系書上有關詞語,想象文中小動物們的神態、動作及說話腔調,再讓同學們戴上頭飾表演朗讀。
(五)練習提示
第三題,組成句子寫下來,主要是練習連詞成句的能力。注意每題可以組成兩個句子,如第一題,組成“小魚正在跟小白兔說話”或“小白兔正在跟小魚說話”都可以。
第四題,讀句子,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怎樣把話說具體。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和比較三個句子的不同來體會。
(六)擴展活動
課后去查找、搜集一些預測天氣變化的其他自然現象,開個交流會。
(七)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例(一)
引導學生用“破題質疑”的方法學習課文。
1.讀課題明意。
比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么區別。
2.讀課題質疑。
思考: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引出中心問題:誰知道要下雨了,它怎樣知道要下雨了呢?再采用“自讀自悟”的方法學習:讀課文,找出小白兔與燕子、小魚、螞蟻的三次對話,弄清“誰知道要下雨了”的問題;再讀課文,弄清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
3.讀課文,總結全文: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4.聯系生活實際和課前觀察,說說:你知道下雨前還有什么現象?
例(二)
由于本課淺顯易懂,三次對話層次分明,結構大體一致,可以采用兩級自學的方法進行學習。
一級自學包括: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學生字詞,標出段的序號。結合問題“說說小白兔怎樣知道要下雨了?”采取自學——同桌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了解小白兔逐步認識下雨前的自然現象的過程。
二級自學包括:①觀察插圖中的動物與平時有什么不同。②理解“下雨前動物為什么有反應”。③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參考資料
下雨前的自然現象還有:蜻蜓低飛,水泥地潮濕,蛇過道等。
一、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知識童話,講的是生活中的氣象常識。教師可在課前布置學生留心觀察下雨前的天氣及物候,并做記錄。倡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二、學習目標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⒈可先讀課文,讓學生自己勾畫出生字,讀一讀,認一認。
⒉小組交流自己是運用什么方法認識這些生字的。
⒊本課教材合體字居多,可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字,同時可用熟字帶出生字。如,池——潮、濕、消,都與水有關;吃——喊、嘩,都與嘴有關;坪——坡,與土地有關;剛——割,與刀有關;悶,感——與心有關;傳——伸,與人的動作有關;搖——搬,與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