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一個自主感悟的空間──《松鼠和松果》案例比較
【問題教案】〖學習目標〗
1、認識“聰、話”等11個生字。會寫“以、后”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這個童話。
3、初步感受回報自然、植樹造林的重要,愿意參加植樹、認養樹木等活動。
〖教學環節設計〗
一、出示課題,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松鼠為什么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
2、自學生字:
把不理解的詞語畫出來。
3、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學習生字,重點指導“眨、聰、總、忽然”。
2、出示“松樹、松果、松鼠”:
讓學生練說“松鼠把松果埋在土里,松果就能長成松樹。”
3、檢查學生課文朗讀情況:
(出示)
⑴ 松鼠聰明活潑,學會了摘松果吃。
⑵ 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來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⑶ 松樹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以后,這里就會長出一片松樹林的。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課件:小松鼠在摘松果吃。)如果你是小松鼠,在這么美麗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心里會怎么想?
2、誰來讀這一段,讀出小松鼠的高興勁兒?其他小朋友仔細聽,你從哪兒體會到了小松鼠的高興了?這樣評價他的朗讀,好嗎?
3、評議、朗讀:
重點:
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怎么讀才能讓人覺得:啊,真香,真可口,真高興!自己試試吧!
指名朗讀,感受。
在生活中,小朋友們也一定遇到過這么開心的事情吧!能像小松鼠一樣地說說嗎?
交流:
可以用上“那么……那么……”,也可以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語句式,如:“真”、“特別”、 “很”……
4、齊讀第一段。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小松鼠一邊玩一邊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來了,(出示課件)朗讀感悟:
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討論:
讀了這句話,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讀,評議,男女賽讀。
指導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五、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聰明的小松鼠想出辦法來了嗎?有好主意了嗎?
2、指名讀句子說說為什么要這么做?
3、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會怎么做?
六、學習課文第五、六自然段
1、日子一天天過去,將來這片小松樹林會怎么樣?
朗讀最后一句。
2、“更茂密”那是怎么樣的?
哪只松鼠見過茂密的樹林,給大家說說。
3、討論: 小松鼠在這里生活得怎樣?
七、指導寫字
1、觀察“主”、“意”、“總”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筆畫間的相對位置。
2、仿寫,比較
3、練習書寫。
【反思】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落實
新課程倡導新型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平等對話中首席。然而縱觀該教案,傳統的師生關系依然沒有得到調整和轉變,所有的問題都是教師設計的,不難想象,這樣的課堂肯定還是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和觀眾。該教案自始至終都沒有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來對待,學生沒有質疑問難的機會,學生沒有選擇的機會,學生沒有自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