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學設計
1、引導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賞讀
(1)自由練讀(讀出個性)
(2)個別讀(集體評議)
(3)教師范讀(牽引示范)
(4)再次個別朗讀(嘗試品讀)
(5)同桌互讀(擴大朗讀訓練面)
(6)全班齊讀(情感共鳴)
2、組織背誦
五、總結(jié)延伸,升華情感
1、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嫩嫩的荷葉,可愛的小蜻蜓,還會有什么?
2、換位體驗,說話訓練
你就是只可愛的小晴蜓,你就是條活潑的小魚兒,你就是這嫩嫩的荷葉……看到這美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
3、多可愛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難怪大詩人楊萬里看到后會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古詩
引讀“楊萬里”
4、讓我們用最美的聲音來感謝一下楊叔叔齊讀古詩
板書設計:
小池(楊萬里)
泉眼 惜
樹陰 愛
小荷 露
蜻蜓 立
〖設計理念〗
《小池》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冊里的一首古詩。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么情趣盎然的畫面,詩人對自然景物的這份熱愛之心,以及古詩用詞的精妙(尤其是“惜、愛、露、立”),都是比較難體會的。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古詩的意境,詩人的情愿?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設計中,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新理念:
1、聽、說、讀、寫融為一體
語文教學,歸納起來,無非四個字“聽說讀寫”。同時,聽說讀寫的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真實反映和體現(xiàn),這四者缺一不可,互為補充。引導學生聽電腦老師誦讀,教師示范朗讀古詩,讓他們感受古詩的韻味;組織學生討論這泉水可能會從哪里來?這個池塘里還會有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會說些什么?……一系列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大膽地猜,大膽地說,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把古詩的意境體會的有滋有味,把詩人的情懷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引領(lǐng)學生多層次、多方位的誦讀古詩,俗話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他們的情操;最后帶領(lǐng)學生把“立”字寫得端端正正,像立正一樣有精神。不知不覺中,就把“聽說讀寫”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
2、教師、學生、編者、作者融為一體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文本的對話,是一場無聲無形的對話。閱讀教
學則是教師、學生、編者、作者間的對話,在這,我們稱之為“四方對話”。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樹立“閱讀合群”“閱讀交友”的理念,俗話說“讀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在設計中,教師逐步引領(lǐng)學生品詞琢句,體會作者的情,編者的意,與詩中的及詩外的景物為伴,用心交流。
3、古詩的體會、生字的教學融為一體
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jīng)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本設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字,理解生字。課堂中,我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生字教學的處理。如“惜”字的教學,先引導學生看圖引出“惜”,再組織學生讀準字音、找朋友學會“惜”,最后再引導學生看圖讀詩,體會“惜”。又如“立”字的教學,首先引導結(jié)合圖畫換詞體會,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做做動作,最后引導學生規(guī)范地書寫“立”字,寫得像你們剛才站得一樣有精神。相信,這樣的訓練多了,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會體會的更精,語感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