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運用加一加、換一換,連字組詞的方法,95%的學生能夠正確認讀“司、假、缸”等8個生字。
2、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教師范寫、巡視指導,95%的學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范地書寫“別、到、那、都”等6個字。
3、通過同桌互助互查,教師正音,90%的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90%的學生能夠隨著課文的敘述感受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的好品質。
【目標分解依據】
1、基于課程標準
目標1、2 識字與寫字:小學課程標準指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目標3、4 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的表述: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于教材特點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3、基于學生實際
學生普遍喜歡聽故事,文中司馬光的行為會深深的感動小朋友,學生會在一種好奇的情感中朗讀課文;本課中的生字比較難認,學生會感到有些困難,結合讀課文,分析比較字形加以區分和記憶。
【教學重點】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評價活動方案】
1、通過課堂組織字卡游戲及合作學習了解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突破重點。
2、課堂上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檢驗學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時查漏補缺。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有利于相互交流、啟發、共同提高,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運用加一加、換一換,連字組詞的方法,95%的學生能夠正確認讀“司、假、缸”等8個生字。
2、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教師范寫、巡視指導,95%的學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范地書寫“別、到、那、都”4個字。
3、通過同桌互助互查,教師正音,90%的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活動預案】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師述:今天,我們認識一位古代的偉人,相機出示掛圖。他是誰?
2、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3、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