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第13課古詩兩首所見小池教案學案
本課是兩首古詩。袁枚的《所見》寫的是“意欲捕鳴蟬”的情趣。楊萬里的《小池》寫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這兩首古詩貼近學生的生活,從不同側面表現了夏天的情趣。學習古詩,重在吟誦,
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可以定為: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培養朗讀古詩的興趣。2.認識“所、枚”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3.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反復朗讀,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古詩大意是:在茂密的樹林中,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著嘹亮的歌兒,歌聲穿過樹林飄向遠方。樹上的蟬“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
初夏的早晨,陽光燦爛,我們來到一個幽靜的小池邊,只見水池中已經長出了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荷葉還沒有完全展開,只是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動,池水非常清澈,倒映著濃密的樹陰。這時候,飛來幾只蜻蜓,有一只飛累了,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
學生看圖,交流圖意。指導學生有順序觀察,并進行語言訓練。
老師進行朗讀指導。
進行認字教學,學生交流認字方法。
并進行詞句訓練。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
朗讀指導: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認字板塊:聯系前面的課文,熟字帶生字,如:蜻———晴(同聲旁)怪———惜(同偏旁)陽———陰(反義字)
創造性識字,如:柔(把矛放在樹上。)
讀詞語,造句子識字。
認讀:可惜、愛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軟
池———池塘 池塘里開滿了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