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說課稿
1.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得從哪幾個自然段找答案。學生選第1、2自然段。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為小壁虎的尾巴掙斷了,他覺得沒有尾巴很難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條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掙斷尾巴,會出現什么情況? 從壁虎掙斷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保護自己)
【一年級的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都是說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為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通過仔細讀書,使學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掙斷的。并在此基礎上講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護自己生命的作用。】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了解借尾巴的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樣借”重點分析,此環節采用 “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為主,學習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為主。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1)以扶為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見什么?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里游來游去,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小魚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學生回答是因為小魚搖著尾巴)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么要寫爬呀爬?(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為后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b.學習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
比較下面的句子和標點。 “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 “小魚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 引導學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嗎”等詞語,及詢問的語氣,說明小壁虎很有禮貌。 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 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引導學生體會加上“啊”“呢”這些語氣詞,可以表現小魚是友好拒絕,和因為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而為難的心情。
c、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話。
這樣運用比較法,抓住重點詞句,學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禮貌,這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學合二為一的效果,體現文道統一的原則。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重新生長的現象叫做再生】這一特點對它有什么用處? 對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出個別現象,至此突破了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