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全文共9個自然段,4幅插圖,主要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象,講了下雨前的一些小動物的活動特點及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 這篇課文,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間的內在因果聯系,教給學生通過觀察小動物行為變化來預測天氣的方法。這是一篇學習語文訓練的好教材;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1、抓聯系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到雨前動物行為的變化與雨前天氣狀況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2、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揣摩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3、抓朗讀訓練,語言形式多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要求:
1、圖文結合,理解詞句的意思,了解能預示要下雨的大自然的語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鞏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3、學習分角色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4、學會寫“蟲”,正確的描寫。
教學重點: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學習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燕子為什么飛得低?魚兒為什么出水透氣?小螞蟻為什么搬家?
教具:cai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方法:講讀法、朗讀法、自學法、小組討論法(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識生字和會認字。理解課文內容時采取“教、扶、議”的方法,展開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看課件:天空陰沉沉的,隨著一陣陣隆隆的雷聲,一只小白兔一手拿鐮刀,一手挎著籃子出現在山坡上。)問:你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上節課中,我們學習了《要下雨了》的生字詞,我們再來認識認識這些生字寶寶。[點評:引導學生復習課文中的生字,增加與生字見面的機會,加深記憶。]
二、整體學習課文
復習之后,我們就要把生字詞送回課文中,進一步學習課文。
聽老師讀,想一想:小白兔是從哪些有趣的事情中知道要下雨了?(天氣很悶;燕子低飛捉蟲;小魚游出水面透氣;小螞蟻搬東西。)
三、深入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
1、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樣有感情地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
2、學生匯報。(1、小白兔彎著腰在山坡上割草;2、天氣很悶;3、小白兔彎著腰時間太長,想伸伸腰休息休息。)
3、學習生詞:(生字卡片)山坡 割草 很悶 伸了伸腰
4、小結過渡:小白兔伸了伸腰,看見了誰?請看大屏幕。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詳細指導)
1、(課件)指名看圖,說說圖意。(小白兔看見燕子飛得低,便問燕子為什么,燕子告訴他是為了捉蟲子。)
2、請同學們回到課文讀一讀,找找這幅圖講了哪些自然段的內容?(第2、3自然段)
3、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用“——”畫出燕子說得話。
4、指名回答,學習生詞:潮濕(結合學生的實際說說意思)
問:燕子為什么飛得低?請用“因為 …… 所以……”說一說。(因為要下雨了,空氣很潮濕,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飛不高,所以燕子低飛是為了好捉蟲子。)板書:燕子低飛捉蟲
5、指導分角色朗讀。(抓住“為什么”、“呀”引導學生讀出小白兔充滿疑問驚奇的語氣。)
6、學習書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