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小壁虎借尾巴
4.全班交流識記方法。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2.指名分段讀,要求讀正確、流利。3.指名讀,檢查讀書情況。4.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一起合作連起來讀一讀。四、指導書寫“河”“姐”等6個生字1.學生先觀察,說說如何記住這六個字。2.學生口頭組詞,理解字義。3.教師范寫、學生練寫。4.學生說出結構及筆順。5.展示學生寫字本,師生共同點評。五、小結收獲第二課時一、再讀課文,感悟理解1.出示課件(小壁虎與小魚、老牛、燕子對話情景)2.學生用“──”畫出小壁虎的話,用“~~”畫出其它小動物的對話。3.學習小壁虎與小魚的對話情景。a.指名讀,并評議。b.學生自由讀c.分角色讀d.表演讀。4.學生讀小壁虎與老牛、燕子的對話。a.師范讀生評議b.學生自由讀c.指名讀,再評議d.分角色讀5.學生讀老牛、燕子與小壁虎對話,想想為什么他們都不借給小壁虎尾巴呢?6.出示掛圖,學生討論尾巴的用途,體會小壁虎當時的心情。7.學生齊讀“借尾巴”的結果。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1.邊讀邊想象。2.自由朗讀全文,選擇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3.分角色朗讀全文。三、課后延伸1.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2.觀察一種你喜愛的小動物,說一說它尾巴的作用。板書設計《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計一
河北省滄縣北關學校 龐艷芬教學目標1.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斷、可以再生的特點,及小魚、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點。2.在語感訓練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3.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4.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發展想象能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今天,我給你們每一位同學都帶來一份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每一位同學都有了一臺“放映機”,下面我們就自己給自己放“動畫片”,看誰的“動畫片”最精彩!二、感情范讀,情境想象1.范讀課文。2.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情景。(以上環節以孩子們平時喜聞樂見的“動畫片”為想象的“誘餌”,使他們在想象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三、激趣練讀,語感體驗1.學生敘述課文中出現的動物,師帖有關動物模型。2.這些漂亮的“明星照”與我們平時看的動畫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3.師:那我們也來當演員,可得先把“劇本”熟悉了才行。4.生自由朗讀。5.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同桌聽。(在自己對故事復述的過程中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6.師:要當好演員還得把“臺詞”記住才行。7.生記臺詞,體會感情。8.生角色體驗。師相機指導語感、語調等。(以當演員為誘餌,充分調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并以此為契機培養良好的語感。)四、分組表演“借尾巴”1.分組,分角色。2.小組內互相指導語感、動作等。3.師巡回傾聽、指導,參與其中。4.代表小組表演,其他小組參與點評、指導。(孩子們在表演中體會魚、燕子、牛尾巴的特點及用途;學習小壁虎的禮貌用語。并且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五、由課內向課外延伸1.小壁虎還向誰去借尾巴了呢?2.全班自由表演。(這一環節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提取了學生原有知識,讓學生在“借尾巴”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