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課前透視】毛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位杰出領袖,他一生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中國人民永遠懷念他。本文講述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時,看到鄉親們吃水困難,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解放后,鄉親們為了紀念他,在井旁邊立碑的故事。課文內容不長,通俗易懂,共三個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圖。
對于毛主席,學生大多只是聽過名字,可詳細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和網絡資源,讓他們了解毛主席,讓他們感悟毛主席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感悟鄉親們飲水思源的好行為,從而增進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材簡析】
〖課型〗新授課
〖特點〗
1、眉目清晰,結構嚴謹。先交代時間、地點和人物;接著寫事情,村子無井缺水,毛主席帶領打井解決困難;末了揭示人們在井旁立碑紀念。有人、有事、有結果,文章雖小,結構俱全。
2、篇末揭旨,表達真情。解放前立碑也許有諸多不便,解放后立即在井旁立下石碑,而且刻下表達全文主旨的碑文,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知識基礎〗
1、對毛主席及時代背景有所了解;
2、對課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本課重點〗讓同學多了解一些有關毛主席的知識,初步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難點〗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有效整合。
〖關鍵〗利用網絡收集有關毛主席的資料。
〖后繼知識〗給學生初步的毛主席的印象,以便今后學習關于毛主席的文章以及交給學生一個收集資料的方法。
【教學目標及理論依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有兩條綠線內只識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激發學生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方法設計及理論】
本節課主要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從網絡收集資料的方法。由于學生不懂得毛主席是一個什么人,上課時我先給同學看了當年毛主席挖的井,看到井旁的石碑,初步感到了沙洲壩的鄉親們對主席的懷念之情。后來我帶著同學們一起訪問了毛主席的網站,看到了他的生平事跡,開國大典,他的詩歌……最后放一首《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的flash音樂動畫,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們的毛爺爺。
教學手段及理論依據:
教學前我先用dreamweaver做了一個課件,并連接到internet上,這樣有利于學生上網訪問有關毛主席的資料。
【教學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毛主席領導戰士和鄉親們挖的那口井,朗讀石碑上的文字,初步感知人民對毛主席的愛戴與懷念。
2、討論法
使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展示出來,討論自己是怎么獲得的。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3、激趣法
首先,通過使用網絡激發學生興趣,主動上網查閱資料,圖文并貌。對學生以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對毛主席的影象:其次,通過欣賞毛主席的樂曲,增加學生學習本文后的對毛主席的敬佩之情。
【教學過程】
一、 看圖,揭示課題:
1、提問:“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呀?”
指出:以前人們為了吃水方便常常要挖一口井。
2、教學“井”字。
出示“井”字,指名讀。
(強調“井”字有后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