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案例
一、從自主發現中起步
[片斷一]
(一)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二)同桌互讀,并標出有幾個自然段,同桌互查,集體訂正。
(三)讓學生再讀全文,發現問題,師引導歸納、概括:
1、老山羊為什么把白菜送給小白兔和小灰兔?它們收下了沒有?
2、小白兔回到家里做了些什么?小灰兔呢?
3、小白兔最后說的那句話對不對?為什么?
[教學反思: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固然好,而在自讀中發現問題將會更好,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的。他們有了這些問題,緊隨其后的就是一種閱讀需要,一種閱讀期待,進而悉心探究而樂在其中。]
二、在此較閱讀中探究
[片斷二]
學習1~3自然段。
1、師:老山羊為什么把白菜送給小白兔和小灰兔?它們收下沒有?
2、生:小白兔和小灰兔幫助老山羊收白菜,老山羊送它們白菜是表示謝謝它們。小灰兔收下了。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子。(板書:收白菜、要菜子)
3、師:小白兔和小灰兔幫助老山羊收白菜,這說明什么?
4、生:小白兔和小灰兔幫助老山羊收白菜,說明它們愛勞動。
5、師:從哪里可以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很有禮貌,讀書中的句子。
6、生:……謝謝您!表示小灰兔接受老山羊的白菜,很有禮貌。
“我不要白菜,請您給我一些菜子吧。”小白兔在和老山羊商量,請求老山羊給它一包菜子。
7、老師指導看插圖(一)
師:小灰兔怎樣?小白兔呢?小灰兔看到小白兔要了一些菜子會怎么想?
生: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的一車白菜很高興,天真地笑了。
生:小白兔正和老山羊間量,它想要一些菜子,不要白菜。老山羊答應了它的要求。
8、請三位同學,分別讀1—3自然段。
[教學反思:比態度。學習 1—3自然段。小白兔和小灰兔幫老山羊收完白菜,當老山羊把白菜送給小白兔和小灰兔時,比一比小白兔和小灰兔態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與文相配的第一幅插圖,回答“小灰兔怎樣?小白兔呢?小灰兔看到小白兔不要白菜,只要菜子會怎么想?”讓學生形成懸念,從而自然地過渡到下面的學習。]
[片斷三]
學習4~6自然段:
1、帶著問題讀4~6自然段。一個同學讀4~5段,一個同學讀第6自然段。
師:小白兔回到家里做了些什么?小灰兔呢?(采用對比的方法加深理解)
2、生:小白兔回到家里,翻土、種菜、澆水、施肥、拔草、捉蟲白菜很快長大了。
生:小灰兔回到家里不干活,餓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板書:種白菜、吃白菜)
3、指導看圖(二)(三):
生:小白兔回到家里,翻土、種菜,過些天白菜長出來了。
生:小白兔常常給白菜拔草、施肥、捉蟲、澆水,白菜很快長大了。
生:小白兔正在給白菜澆水,它看見白菜一天天長大,很高興,笑呵呵的。
生:小灰兔枕著白菜,翹著腿在吃白菜,真是無憂無慮。
生:小灰兔只知道吃白菜,不知道種白菜,真懶呀!
4.集體朗讀4~6自然段。
[教學反思:比表現。講讀 4~6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它們倆回到家里后表現有什么不同?課文里是怎樣寫的?抓住重點詞:①“種菜”,說明小白兔怎么樣?②“就吃”說明小灰兔怎么樣?接著循因索果,進行對比:因為小白兔勤勞,白菜“長大”了;因為小灰兔懶惰,白菜“吃完”了。這為理解重點句做了鋪墊。]
[片斷四]
學習7~9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