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小獅子》教學設計與反思
我們一塊來讀讀獅子媽媽說的這番話吧! 聽了獅子媽媽說的這番話你有什么收獲?師總結: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五、拓展訓練、外化言行
師:懶獅子聽了媽媽和同學們說的話,他會怎么想,怎樣做呢?
師:看來,同學們都相信小懶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只真正的獅子,同學們,那你們呢?我想知道你們現在都在刻苦練習什么本領?是為了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師總結:我祝愿大家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去圓心中的夢,從中做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用的人.
師:通過大家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你們都很喜歡那只勤勞的獅子,都在為懶獅子擔心。我把這首兒歌送給它們吧!(課件出示)兒歌:誰會讀?
小獅子,真刻苦,
滾、撲、撕、咬整天練,
懶獅子,不練功,
將來你可怎么辦?
別偷懶,勤練習,
長大才能當獅王。
《兩只小獅子》教學反思
《兩只小獅子》是一篇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兩只小獅子不同生活態度的對比、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并借獅子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從小應該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課后,反思自己的課堂,我感覺有得有失。我自己感覺這些方面做得比較滿意:
一、重視學生的朗讀體驗:
《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實踐活動。課堂教學中,我通過挖掘重點詞語,聯系句子,反復誦讀感悟等方法來體驗課文的情感,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個勤學本領的好孩子。
1、抓住重點詞句,培養語感,體驗情感。教學設計中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朗讀訓練,借助畫面,引導學生想象童話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練讀、分角色讀、評讀,進而體會童話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本課的設計中,我運用各種手段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個人的、同桌的、全班的學習活動的穿插、結合中,實現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實現每個學生對課程內容、語文能力和學習方法的自我構建。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讀書,并且有成功的體驗。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即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實現師生與文本對話。
3、語文課程是充滿活力的“人性”課堂,是學生發展的“娛樂場”,學生飽滿的情緒是進行自主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講,更要通過多種自然活潑的形式,不斷調動他們的學習情趣,從小培養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本課的學習從每個學生出發,運用分角色朗讀、表演、續編故事等形式讓每個孩子的學習興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發。綜觀整節課,學生學習的興趣比較高,課堂上發言積極,討論熱烈,課堂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我把學生帶到了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始終保持參與的意識,得到了不同的情感體驗。
二、關注學生的語言訓練。
我精心設計語言訓練點,給孩子一個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在感受懶獅子的驕傲后,我立刻讓孩子通過提示語“小懶啊,小懶,我相對你說:“————。”這樣的句子來內化課本語言。在感受懶獅子時,我又適時讓孩子積累如“慢吞吞”類似的詞語。這些環節都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很自然很扎實訓練語言,積累運用語言。同時我很注意引導學生去關心童話中的人物,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想法。如請孩子說說勤獅子在練習時可能遇上什么困難,懶獅子今后應該怎樣,這就是兩個挺好的訓練點,進行說話思維訓練,通過想象擴大語文文本的空間,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多元感受,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又如:課末,讓孩子們說說再如:課文學習完了之后,我讓同學結合勤獅子的表現讓學生明白“我刻苦練習——,是為了將來——。”學生表達了自己對文本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在教學中我適時點撥引導,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這足以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讓孩子們真正敢想敢說,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