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爺爺的手》第一課時說課稿
這些都是學生的疑問所在。我讓學生自己到書中去找答案,在讀中感悟。一年級的小學生很難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的,再通過小鐵釘靠近磁鐵這一形象的演示,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直觀而形象的感受到了“引力”。
(四)、拓展延伸,鞏固練習。
為了架設生活和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探究視角指向廣闊的生活天地。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問題:
1、你還能舉例說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嗎?(要求學生從我們自己身邊說起,聯系生活感受,暢所欲言。)
2、出示句式,學著樣子說說 :地球爺爺的手能( )。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3想象說話: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世界會怎么樣的?
(五)指導寫字
課件出示,通過比一比發現異同。讓學生自己說說寫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在觀察中掌握識字的技巧。
(六)、作業設計(選一道你喜歡的作業完成)
1、讀一讀:努力將課文讀得更好,朗讀給全家人聽,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2、找一找:課后收集關于地球知識的資料,帶到學校和同學、老師一起交流。
3、試一試:一大一小的兩個東西從高處落下,哪個先落地?
這樣設計作業顯得比較靈活,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把生活帶進課堂。
七、板書設計
31、地球爺爺的手
桃子
落
地心引力
這樣設計目的是體現了課文的核心,桃子落地是因為地心引力。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愛學。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怎樣使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好的為學生服務,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著這個方向鍥而不舍的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