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
學生歡呼:“好,好──”
我意味深長地說:“我們來看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遠,甚至飛出教室不落下來。來,一、二、三……”
幾十架紙飛機一下都飛出了孩子們的手,教室里一片歡騰……可是幾秒種以后,孩子們不約而同地發出不滿的嘆息聲
紙飛機都紛紛落到了地上。
我又說:“別急,看看老師是不是勁兒大,能讓紙飛機飛得更遠。”孩子都半信半疑地看著我:“好,好,老師,你放!”我一本正經地向教室的后面扔出自己手中的紙飛機,可還是很快就落下來了。
我這時面向學生遺憾地說:“好,下課后,我們把地上的紙飛機再撿起來。──是啊,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高、多遠,最后它總會掉下來。好像這地上總有一只看不見的大手一樣,這是怎么回事?”導出課題。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激活了。
【片斷二】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讓學生自讀
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當孩子們讀了幾遍“地求爺爺”說的話,讓他們說說讀了以后知道了什么時,他們的小手個個舉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想說出自己閱讀的收獲。
有的說:“地球爺爺的手就是我們看不見的地心引力!
有的說:“樹上的桃子不是自己掉下來的,是地球爺爺的手摘下來的。”
有的說:“還有,我現在知道紙飛機為什么會掉下來了,也是因為地球的手把它拉下來的!
“踢到空中的足球,也是因為地心引力才會落下來的!
……
我不禁為這些孩子自主閱讀、探究所得出的結果而感到歡欣鼓舞。
【片斷三】知識的拓展有利于學生視野的拓寬
在拓展和鞏固的教學環節中,我提出了挑戰性的啟動學生思維的問題:
“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了──也就是沒有地心引力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孩子們這時展開推想和想象的翅膀,在一番交流和討論后紛紛反饋:“那剛才的紙飛機就不會掉下來,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
“那我們就不會在地上走了,而是在空中飄來飄去了,真好玩!
“我放飛的風箏,永遠不會飄落下來!
“教室里的課桌會浮在空中的!
孩子們都明白了,如果地球爺爺的手沒有了,也許地球上什么都沒有了,大樓、汽車,也許所有的東西都會在空中的,那就不好了。
我這時因勢利導,出示地球儀圖說:“是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正因為它有很大的地心引力,所以才會緊緊地抓住我們,高樓以及地面上的一切!
以上的精彩片斷再次告訴我們: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于探究。對小學低年級而言,有效地組織小游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及時給與網絡延伸,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知的平臺。
當然,教學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識字教學中,沒有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二: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是游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三: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