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小蝌蚪找媽媽
我們要向小蝌蚪學習什么? ──《小蝌蚪找媽媽》的備課札記貴州省遵義市忠莊中心小學 汪宜江 周光吉
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4課)一課時,我們在引導學生了解青蛙生長的自然科學知識后,還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掌握小蝌蚪身上所表現出來人文知識。一、學習小蝌蚪正確地對待困難和失敗1.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就主動的而且很有禮貌的去尋求別人的幫助。小蝌蚪們不知道媽媽在哪里,它們想找到媽媽,它們就主動而且很有禮貌地去問鯉魚阿姨,希望得到鯉魚阿姨的幫助。2.在失敗面前不氣餒。為了尋找到媽媽,小蝌蚪經歷了失敗,但它們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自己尋找信念,繼續為尋找媽媽想方設法,最后終于戰勝了困難和失敗,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二、學習小蝌蚪團結協作的良好作風為了找到自己的媽媽,小蝌蚪們從開始到結尾都是團結在一起的(從插圖中可以看出,五只小蝌蚪從蝌蚪長成青蛙始終都是在一塊的)。在找過程中,即使在沒找到媽媽時,也沒有一個退卻,它們一起生活一起想方設法尋找媽媽,直到找到了媽媽,它們都是高高興興的在一起。三、學習小蝌蚪勤于觀察、思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小蝌蚪在找到媽媽失敗后,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策略,把鯉魚阿姨和烏龜說的特征進行了綜合比較,再結合了自己現在的體態特征,終于找到了媽媽。第一次找媽媽:小蝌蚪邏輯思維發生錯誤,沒能找著媽媽。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因為:烏龜有四條腿,所以:烏龜就是我們的媽媽。結果:判斷錯誤,烏龜不是我們的媽媽。原因:青蛙媽媽不光有四條腿、寬嘴巴,還有碧綠的衣裳、頭頂上還有一對大眼睛、第二次找媽媽:小蝌蚪在找到媽媽失敗后,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策略,把鯉魚阿姨和烏龜說的特征進行了綜合比較,再結合了自己現在的體態特征,終于找到了媽媽!澳銈兊膵寢屗臈l腿,寬嘴巴”──鯉魚阿姨說的,“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烏龜說的,荷葉上蹲著的那只大青蛙就和鯉魚阿姨、烏龜說的差不多,只不過它還有雪白的肚皮呢──小蝌蚪觀察到的。不過,我們現在也是四條腿、寬嘴巴、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也有白白的肚皮,我們和荷葉上的那只青蛙簡直就是一模一樣──小蝌蚪們自己觀察到的。荷葉上蹲著的那只大青蛙就是我們的媽媽!──小蝌蚪的判斷。結果:判斷正確──大青蛙就是我們的媽媽。四、學習小蝌蚪善于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哲理:不光是愛媽媽才去找媽媽,更重要的是要向媽媽學會生活的本領你看:小鯉魚有媽媽,真幸福!鯉魚媽媽還在教小鯉魚捕食,讓小鯉魚學會生活的本領呢!那我們的媽媽呢?我們不應該自個兒在這里游來游去,盡管我們十分自由和快活。我們也應該找媽媽去,讓我們的媽媽也教我們捕食,我們也要學會生活的本領,否則,我們長大以后就無法生存。于是,小蝌蚪們費盡了千心萬苦,終于找到了媽媽,并跟著媽媽開始了學習捕食(最后一幅插圖上,三只小青蛙在看著媽媽捕食──在領會捕食要領;另外兩只小青蛙,一只也學到了捕食本領──正捕到一只小昆蟲,而另一只小青蛙則正準備試用自己學到的本領──試著捕捉一條飛著的小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