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第二課時教案 深圳市南山區育才一小 王倩【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點及青蛙的成長過程。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學習匯報 1.我會認:認讀上節課學習的生字。 (先在小組內匯報,然后指名匯報。) 2.我會讀:正確地朗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 1.讀課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點。 小組學習活動: (1)將描寫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點的詞句混在一起,請學生認讀。 (2)觀察并發現這些詞句與什么有關,接著按照一定的順序重新整理、排列這些句子。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點的句子。 2.看動畫,給動畫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樣找媽媽。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朗讀交流(先小組內交流,再指名交流。) (3)匯報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4)小組合作: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4.小組學習活動——我會擺。 讓學生將3張小圖按照青蛙的成長過程重新排列,然后說一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5.談一談:你喜歡小蝌蚪和它的媽媽嗎?為什么? 6.朗讀全文。 三、拓展 學生將課前搜集的有關青蛙的資料進行交流。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案例 執教:廈門市杏林區曾營小學 高玉梅【片段】生:老師,有個問題我不明白。鯉魚阿姨、烏龜阿姨為什么不把青蛙樣子說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斷地尋找媽媽呢?師:你覺得他們什么地方沒說清楚呢?咱們先把他們說的話用橫線畫出來吧。(學生讀書、劃線。)生:鯉魚阿姨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結果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生:烏龜阿姨只是說:“你們的媽媽頭頂上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還是沒說完整。師:如果要把青蛙樣子說清楚,你有什么好辦法呢?生:把鯉魚阿姨和烏龜阿姨的話合起來說。生:編個青蛙的謎語讓小蝌蚪猜一猜。生:把青蛙相片直接拿給小蝌蚪看!(學生們吃吃地笑了。)師:你們的辦法真不錯。假設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尋找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說一說。(學生積極地討論,交流。)生:告訴你,小蝌蚪。你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頭頂上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生:你們的媽媽不是鯉魚,也不是烏龜,是可愛的大青蛙。她鼓著大肚皮,張著大嘴巴,頭頂上兩只大眼睛,被著綠色的外衣。她是莊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生:小蝌蚪,荷葉是你歌臺,她最喜歡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她是誰?你到荷花池邊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聲。)師:你真了不起,靈活運用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說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們這群熱心又聰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媽媽了。生:(一生舉手)其實,不能怪鯉魚阿姨和烏龜阿姨,是小蝌蚪找媽媽找得很心急,等不及聽明白就游走了。生:(舉手又放下,有些猶豫)我認為鯉魚阿姨和烏龜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說完整的。(師生均感詫異。)師:為什么?生:鯉魚、烏龜和青蛙都住在一個池塘里,他們已經很熟悉了,不可能說不清楚青蛙樣子,他們是想讓小蝌蚪自己去找媽媽。師:是呀,小蝌蚪找媽媽確實遇到不少困難,但是在這過程中漸漸地長大了。讓我們為小蝌蚪加油吧!(全班鼓掌,師生情緒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