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案例
背景:《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的童話故事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喜愛。案例:
三.再讀課文,指導讀句。
1.師:那么鯉魚和烏龜是怎么告訴小蝌蚪,它們的媽媽長什么樣呢?請你讀課文二、三小節,找一找,讀一讀。
2.學習課文第二節。
1)指名讀第二節。
2)師:鯉魚媽媽在干什么?(教小鯉魚找食吃)
小蝌蚪看見了會怎么想?
3)指導朗讀小蝌蚪的話,指導讀出急切的語氣。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什么?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5)學習生字“腿”
分析結構,找找還有那些“月”字旁的字,想想這個偏旁部首的字與什么有關。
6)指導朗讀,鯉魚媽媽的話用親切的語氣讀。
指名讀,師生配合讀對話。
3.學習課文第3節。
1)指名讀第三小節。
2)師:小蝌蚪為什么會把烏龜當媽媽?
3)指導朗讀第三小節,抓重點詞語:“連忙、追、叫”等,讀出小蝌蚪即高興又著急的語氣。
4)學習生字“連、忙、追”
“連忙”:你能給他找個近義詞嗎?馬上、趕忙、急忙
“追”:分析結構,筆順。看老師寫,在書上描一描。
5)你就是那只急于找到媽媽的小蝌蚪,當你看到烏龜時,你的心理是多么高興啊,誰在來讀一讀。
4.師過渡:最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1)自由讀最后一節課文。
2)指名交流。
3)指導朗讀:
師: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親愛的媽媽,小蝌蚪的心情會怎樣?
指導讀出小蝌蚪激動的語氣。
4)師:青蛙媽媽也非常高興,指導讀出青蛙媽媽高興的語氣。
指名讀。分角色朗讀對話。
反思:
一、 把朗讀和看圖及隨課文識字結合起來視頻出示這一課的動畫,全文配音,布置思考問題:“聽完后,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的大意?”這樣設計,給學生在朗讀上定調,課文中有不少對話,在語氣上給學生以示范,也認識了生字詞。利用課件,將本課中的圖與文對照起來展示給學生,學生讀起來興味盎然,一些不理解的生字就可以借助圖來理解,如“迎”和“追”字,圖上鯉魚和蝌蚪面對面,這就是迎上去,烏龜和蝌蚪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后,這就是追過去。對文中這兩個生字學生一目了然了。
有了圖文對照,再加以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的主要內容就很快掌握了。如教學小蝌蚪迎問鯉魚、追問烏龜的段落時,老師結合課件展示,讓學生主動來發現小蝌蚪前后的變化,采取表演的形式,在情境中對話,一個同學做解說員,兩個女同學分別扮鯉魚媽媽和小鯉魚,一個男同學扮烏龜,幾個小個子同學扮一群小蝌蚪,帶上相關頭飾來表演,學生們很快進入各自的角色,把小蝌蚪著急而有禮貌、鯉魚親切熱情,烏龜好笑認真的語氣模仿得惟妙惟肖。
二、 重點指導,舉一反三,突出學法。像《小蝌蚪找媽媽》這類童話故事,課文內容較長,段落中大致內容相似,如這段講和鯉魚對話,下段講和烏龜對話,結構上基本是一致的,圖也是連環畫形式出示,我們就可以借這類課文,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把小蝌蚪問鯉魚這一部分做為指導學法的突破口,第一步,指導看圖,說說圖上有誰?它們會說些什么?讓學生先設想。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觀察青蛙的特點,并引導教育:只要不斷地去發現,不斷地去探究,終會有成功的一天。第二步,讀文理解,小蝌蚪說了什么?為什么會誤認鯉魚是它的媽媽?鯉魚是怎么回答的?第三步,朗讀體會,想一想,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它們的對話?指導讀出小蝌蚪有禮貌,鯉魚阿姨親切的語氣。第四步,復述課文,用課本劇或講故事的形式來鞏固課文內容。教學時思路要明晰,之后,用課件出示以上幾個步驟,后幾個段就讓學生依照這幾個步驟來小組協作學習。也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出示自學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