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新詞。 2.借助漢語拼音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問題。 4.繼續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學會應用。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篩選問題的能力。 課時安排: 3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先說一個謎語給你們猜:圓圓腦袋黑黝黝,長長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蝌蚪)你們看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怎樣長大的?今天,我們學習看圖學文《小蝌蚪找媽媽》,看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讓學生集體朗讀課題,“蝌蚪”(kē dǒu) 二、初讀課文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動畫,進行下列教學活動: 1.師: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說說小蝌蚪的樣子。 (學生試說:一群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來游去。) 教師一邊講評一邊板書:池塘 一群黑灰色 2.誰是小蝌蚪的媽媽?小蝌蚪的媽媽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長得什么樣?(青蛙四條腿,寬嘴巴,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板書:碧綠 衣裳鼓 3.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鯉魚烏龜) 板書:烏龜 4.要求學生自己朗讀課文,老師提出要求,對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讀懂。 5.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視頻,讓學生注意生字讀音。 師:讀后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小蝌蚪找媽媽的?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有什么變化? 三、生字學習 1.學習生字新詞。 (1)在課文里找出生字,畫下來,讀一讀,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說說生字的結構特點,然后寫一寫。 (3)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識字動畫: 教師重點指導: 蝌蚪,kē dǒu,都是左右結構,蟲字旁。 群,qún,13筆,左右結構。 灰,huī,6筆,半包圍結構,右下是“火”。 腿,tuǐ,13筆,左右結構,右邊是退。 姨,yí,9筆,左右結構,左邊女字旁,右邊夷字邊。注意“女”作偏旁時,橫不要出頭。 寬,kuān,三拼音,10筆。 嘴,zuǐ,要讀準平舌音,注意寫好右邊的筆畫。 龜,guī,7筆,注意下邊的寫法。 擺,bǎi,左右結構,13筆。 追,zhuī,翹舌音,9筆。要寫好右邊。 肚,dù,左右結構,7筆。 鼓,gǔ,左右結構,13筆,注意寫好右邊的筆畫。 2.試著回答問題:小蝌蚪是什么樣的?小蝌蚪怎樣長成青蛙的?青蛙長得什么樣? 學生回答后,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蝌蚪成長動畫,教師講解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中的 四、課堂練習 1.認記生字新詞。 2.猜謎語。 碧綠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頭頂長。 寬寬的嘴巴呱呱唱,捉蟲的本領高又強。 (謎底: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