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 知識教學點:
1.學會“塘、群、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開展活動,讓學生表演來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3. 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過程中的變化情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讓學生懂得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青蛙。
二 重點,難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不同用法。
三 教具準備
課文中各種動物的頭像和小蝌蚪變化過程中的不同特征圖及字條
四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解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么樣?(投影出示,認識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看第一幅圖著重觀察小蝌蚪是什么樣的?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么?它的身體有什么變化?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三)借助拼音,結合圖畫,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四)學習生字詞
1.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練習讀并讀準字音。
2. 檢查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請學生來讀并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師及時予以指導。
3. 注意指導學習以下生字。
塘:左右結構,13畫,第8畫右邊要出頭,第十畫上下都要出頭。
迎:半包圍結構,與“柳”字相比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寫一“撇”。龜:共7畫,下邊是“”不是“電”。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13畫,第九筆是“一”,右邊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筆是“提”
“塘”,“迎”“裳”這幾個字是后鼻韻母,要讀準。
群:讀qun,不要錯讀成q0n.捕:聲母是b,不能讀成p。
裳:讀輕聲shang,衣裳(shang)。
(四)布置作業:
1.完成字詞的抄寫。
2.朗讀課文。
3.在實踐中觀察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第二課時
一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1.讀第一段,看第一幅圖,問:
(1)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2)結合課文,找出相關語句,在下面畫上橫線,讀一讀。
(3)自由讀第一段,說說你能夠讀懂那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