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手》評課
李老師話語親切,一直面帶微笑,孩子們很喜歡,學習興致也很高。下面我僅對李老師的這節課交流一點看法。
李老師本課的導入設計很好,給孩子創設情境交流春天的變化,欣賞春天景色的圖片,進而過渡到本課的學習。不過我覺得如果把欣賞圖畫和交流變化兩個環節互換一下可能會更好,再讓學生欣賞圖片之前,明確要求:看一看春天帶來了哪些變化?這樣學生的交流內容會更豐富。板書課題時相機學習了“春”,讓學生進行擴詞,又出示了關于春的三組詞句——從兩字詞到四字詞,最后到句子,很新穎,豐富孩子的詞句積累,如讓生再多讀一讀,落實會更到位。
識詞環節李老師能有意識的在文中識詞,而且以多種形式朗讀詞語。不過詞不離句,如果能再把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就更好了。比如學完“拍著”一詞時,可以跟著問“拍著我們的什么?”學生自然回答“肩膀” 一詞,順勢讓學生把“春天的手拍著我們的肩膀”這句話讀一讀。在文中識完詞后,把所有生詞脫離文本單拿出來,讓生再讀一遍鞏固,會更為扎實(可以讓拿禮物的同學此時展示印有詞語的花朵)。
理解文本環節,李老師讓學生讀課文找書中寫了什么,并拿鉛筆畫下來,從小培養邊讀邊畫的習慣,注意能力的培養很好。不過孩子年紀畢竟較小,問題應該更明確些,讓學生找春天的手到過哪里,可能更容易找些,另外老師一定要有反饋,可出示畫的內容。
體會詩歌內容時,李老師大膽放手讓孩子自主交流,而不是老師牽著學習,完全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很好。不過在交流中不必非讓孩子說出喜歡的理由,如果他說不清楚,可以讓他以讀的形式朗讀出來。教師還根據詩歌內容插入了鳥叫聲,流水聲,以及圖畫,試圖調動各種感官啟發學生朗讀,如果在學生讀不到位的地方,老師適時啟發想象并范讀,再讓生讀、評議、再讀,效果會更好。
李老師很用心,板書設計很巧妙,既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又和本課內容聯系到了一起。不過在貼“禮物”環節中秩序有點亂,是否可以和識詞環節整合,讓學生把禮物送給大家,即上前來出示“花朵”,讓大家讀詞,教師相機貼到黑板上。這樣底下的孩子不至于只是坐著看,而是參與其中。
指導寫字環節思路很清晰,從觀察、描紅,再到書寫,每一步很清楚,落實到位。建議課堂小結應該有對整篇課文的回顧,可以結合板書,以師生接讀的方式合作把課文背誦一遍。
羅嗦說了一堆,只是自己的一點想法,還望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傊罾蠋熯@堂課有很多亮點值得我學習,所以感想多了點,相信李老師修改整理后將是一篇很優秀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