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教學反思
《紀念》教學反思
《紀念》一文借動物們給自己造的小亭子留紀念的故事,告訴我們:最珍貴的紀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應像小刺猬那樣在亭子周圍種上花草,愛護亭子,美化亭子。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樹立愛護公物、愛護建筑的意識。本次的課堂教學有幾點我認為成功的地方:
上課伊始,我通過談話和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知不覺中已進入課文的學習,初步感知課文;同時學生借助插圖認識了部分生字,為熟讀課文和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因此在上本課時,我力求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整堂課中有聽讀識字、情境識字、游戲識字。同時還注重識字的層次性,采用分層識字,一部分在板畫和課題中分散識字,一部分進行集中識字。在識字游戲中,充分利用精美的板書,鮮花識字卡,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好的板書能反映課文的內容和教學的環節,因此這堂課我設計精美的板書(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的簡筆畫),努力營造識字氛圍;
不足之處:新課程下的課堂要求能夠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點在這堂課中還沒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如果在小老師帶讀生字之前有一個小組合作識字的環節,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
《紀念》教學實錄片段及感受
這是昨天一年級語文區級教研課第六單元《紀念》教學實錄片段: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開到你這里------
生1:應-----應當
生2:該----(思考、猶豫后小聲地)該-----活該
全班同學一陣哄笑,教室后面的聽課教師也紛紛議論起來。
師:同學說的這個詞是正確的,但它是罵人的話,是不文明的,所以我們一般不說它(活該)。老師相信,我們班的孩子都是文明的小學生。
老師寥寥幾句話,使剛才還騷動的課堂頓時變得鴉雀無聲。聽課老師們都用贊賞的目光看著眼前這位才出道三年半的年輕女教師。我也不禁在心中贊嘆:這個老師真厲害,對課堂生成的問題借用幾句評價語就將之處理得不留痕跡。
隨后課堂照常進行,一切都朝著預設的方向發展。
反思:劉老師這句看似簡單的評價語,顯露出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評價語言的幾個功能:
一、判斷。從理性上來說,學生用“該”組成“活該”這個詞是正確的,它屬于規范的語言范疇,劉老師在評價時也首先肯定了這一點。那么今后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這個詞時不會去回避它。這就幫助學生(特別是那個回答問題的學生,在剛開始時吞吞吐吐、猶豫不絕,不知是對是否有這個詞把握不準,還是對自己該不該說這個詞把握不準。)明確了一個概念:生活中、字典、詞典里都有這個詞語,它符合現代漢語言的使用規則。
二、導向。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外,還應幫助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明白善惡,辨白是非,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劉老師在教學中就做到了這一點。學生會用“該”組詞,但組成的“活該”一詞在現實生活中是貶義的,老師沒有一晃而過,而是通過評價語言告訴學生它的使用范圍和它蘊含的情感。我想對于天性向上的學生來說,聽了老師的一席話后今后也不會隨便亂用。老師就那么一兩句話,在不留痕跡中撥轉學生道德的航線,幫助學生提高了品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