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白米飯和花衣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首古詩生動地描述了農民伯伯勞作的辛苦以及大米飯的來之不易。然而從稻子轉變為我們手中的白米飯還要經過很多其它的勞動。看掛圖(農民施肥、收割、脫粒、碾米)問:他們在干什么?
(3)總結:指著圖說,你們看,我們吃的白米飯要經過這么多人的辛勤勞動,我們應該怎么對待它呢?聯系實際,我們應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
(4)指名學生看圖說話。
(5)齊聲朗讀第一段。
4、學習第二節。
(1)指名朗讀第二節。
(2)用學習第一節的方法學習第二節。
①出示種棉花、紡紗、染布、織布的掛圖。
②想想:花衣裳是怎么來的?
(3)進行檢查,指名說說花衣裳的產生過程?我們該怎么做?
(4)總結:花衣裳是工人阿姨辛勤勞動的結果,我們要愛護它,并尊重工人的勞動。
(5)問:怎么愛護我們的新衣服?
(6)齊聲朗讀第二節。
5、作業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試著背誦。
(2)抄寫字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鞏固字詞,練習朗誦、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
(1)練習拼音。
fàn shang nóng mín
(白米飯)、 (花衣裳)、 (農 民)
na piào bù
(哪 里)、(漂 亮)、(織 布)
(2)組詞。
那( ) 糧( ) 農( )
哪( ) 漂( ) 布( )
(3)照樣子寫詞語。 想(想一想)
看( ) 聽( )
說( ) 做( )
(4)連詞。
吃 糧 雪白的 海灘
種 衣 火紅的 米飯
穿 飯 金色的 太陽
(5)造句。
漂亮——
2、朗讀、背誦課文。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①學生試讀。
②老師范讀。
③指名讀。
④齊聲讀。
(2)老師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白米飯與花衣裳是怎么來的?(農民、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果。)所以說,我們應愛惜糧食與衣服。吃飯時,不要有剩菜剩飯,不要掉飯粒;穿衣服時,要注意不要隨意浪費。
(3)指導背誦。
①學生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齊聲背。
注意背誦時要有感情。
3、作業練習。
(1)聽寫詞語。
(2)練習寫有同偏旁的字。
穴( )、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