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3教學設計
2.學生互相討論,交流現在的漢字與原來的圖畫有什么相似之處?漢字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三、學習生字(7分鐘)
1.看多媒體,認識生字。
2.反復讀生字。
3.識記生字字形。
四、學習寫字(13分鐘)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思考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2.學生互相交流。
3.學生描紅。
4.學生仿影,描紅。
一、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
很久很久的以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勞動都在一起。他們看到很多的東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出現“船”的實物圖,這是什么?
(2)出現“竹”的實物圖,這是什么?
(3)出現“石頭”的實物圖,這是什么?
(4)依次出現“泉水、河川、燕子”的實物圖,引導學生認識。
有時他們需要把看到的東西、遇到的事情記下來,可那時還沒出現文字,這怎么辦呢?我們的祖先非常勤勞、聰明、能干,于是他們想出一個辦法,把看到的東西照樣子畫下來。
多媒體課件以動畫形式在實物圖的旁邊,一一出現相對應的象形文字。他們畫的像嗎?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們祖先用畫圖的方式創造出來的,是我國最早的一種造字方法。
為了便于書寫,人們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又造出了現在的漢字。多媒體課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詞語出現在相應的象形字旁,點撥詞語的意思:
(1)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讀一讀,注意“子”在這里讀輕聲。齊讀,分小組讀。
(3)從泉里流出來的水就是 ?齊讀兩遍。
(4)顯而易見,這就是石頭,讀準“頭”是輕聲,指名讀,開火車讀。
(5)古時候河流也叫“川”,讀一讀。
“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讀一讀。我國四川省的“川”就是這個“川”,想一想,通過這個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記憶
學生自由讀書,體會這些象形字是怎樣產生,又是怎樣變成現在的漢字的。 ﹝學習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