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材分析
教學反思在進行教學后,更深刻地體會到本課是一則文質兼美的文章,課文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兒童的思維想象世界,用兒童的筆觸描繪世界,充滿了童真童趣,所以能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朗讀、觀察、想象、美讀的過程中,架起抽象的文字符號與形象的自然畫面間的橋梁,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詩的意境,獲得閱讀的樂趣與美的熏陶。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一是情境教學法。我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多媒體呈現畫面,再現情境,在學生眼前展現了大海博大的魅力,學生仿佛來到了大海邊,聽海浪拍擊礁石的聲音,看海鷗在天空飛翔,聞著海的氣息,真是身臨其境,達到景與情的統一,情與景的交融。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宜運用在低年級的詩文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有明顯優勢,這種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用情境教學法能充分地再現詩文幽靜深邃的美的意境,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對詩意心領神會。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如站在大海邊上,廠家白天與夜晚大海兩種不同的美,比較白天與夜晚大海兩種不同的美,然后,再以后者為主,充分展開想象,用自己的大腦去創造美,用自己的心聲去表現美,使詩文中蘊含的豐富的美育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使語文與美育完美結合。
如在導入階段,我播放了白天大海的景象,美的畫面、美的音樂、美的朗讀,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了一種美的情趣,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這首兒歌對兒童心性的陶冶在此時便如春雨般悄然無聲地滲入了學生的心田。
又如讓學生扮演星星、月兒,想象自己就在大海媽媽的懷中、背上,并說說自己的感受,這一環節營造了一種自由自在的課堂氣氛。主體性是種自由方式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書說話,盡情地傾訴心聲;讓學生大膽地解放大腦,大膽地放飛想象,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另外這種主體性自由方式的學習,鼓勵學生有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獨特的理解,因為正是這些獨特性蘊含著創新的意識。
二是采用合作學習法。《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種理念,在教學時,我采用了生生合作的方式互讀課文,共同賞析;師生合作的方式共同美讀、研讀課文,使學生在互助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在鼓勵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