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3》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1種筆畫,指導書寫部分生字。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
3、正確朗讀韻文。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掛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片斷:指導看圖,學習韻文
師:你們去過公園嗎?公園的景色美嗎?哪美了?
生:我看到了公園里有許多綠樹,遍地都是鮮花。
生:我看到了清澈的河水在靜靜地流淌。
生:我看到了小河上架起了一座彎彎的小橋。(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卡片:綠樹,紅花,小橋,流水,寶塔,公園。)
師:(出示兩行詞串)對,公園里有綠綠的樹、紅紅的花、清清的流水、高高的寶塔,公園的景色真美啊!
師:這些詞語會讀嗎?自己趕緊拼拼讀讀,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師:哪位小朋友想讀,大家聽一聽。
師:這么美的景色,老師也想來讀讀,大家仔細聽!
師:給點掌聲呀!謝謝小朋友們。知道老師是怎么讀好這兩行詞語的嗎?我啊,一邊讀一邊想著公園里有綠綠的樹、紅紅的花、清清的流水和高高的寶塔。就是這樣一邊想一邊讀的,就讀好了。
師:誰還想來讀好這兩行詞串?
師:(指名讀 齊讀)你能把“綠樹”讀得更綠,“紅花”讀得更紅嗎?(讀不好的地方指導再讀)
生:齊讀:去掉拼音再讀。
(評析: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創設特有的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使學生樂于主動參與學習,獲取新知。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致就很高,而且愿意學、樂學。)
師:欣賞完美麗的景色,讓我們趕緊去游樂場玩玩吧。
師:哇,這么多好玩的,你們最喜歡玩什么呀?為什么呀?
生1:我最喜歡玩滑梯,因為很刺激。
生2:我最喜歡玩火車……
師:你們玩的時候高興嗎?
生:高興!
師:誰來高興的把它們的名字全部來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了。
師:現在來聽老師讀這些詞,猜猜老師最愛玩哪一項?
師讀:在讀到“轉椅”時音量稍高,臉帶微笑。
生:興奮地猜測,鎖定“轉椅”
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老師讀這詞時聲音最響亮。
生:老師讀這詞時臉上笑瞇瞇的。
師:你也能通過朗讀告訴大家最喜歡玩什么嗎?
生:紛紛舉手,并能將自己喜歡的詞語讀好。
師:誰再來讀一讀,我們來猜一猜?(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小組賽讀)
案例分析:
本課圍繞“公園”這個中心,以詞串的形式把學生熟悉的景物、游樂設施編成了瑯瑯上口的韻文。
學習語文,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要給學生更多的自由選擇空間,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我們教室必須尊重學生的選擇,以人為本。因此在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而言,情景教學尤為重要,開頭創設的情境非常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征,也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第二部分:指導看圖,學習韻文環節中,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去公園游玩——找字寶寶。一下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生識字的熱情。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見,閱讀教學,“讀”占鰲頭。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也,我之文也。”這種“人“、“我”、“文”三者相融的境界,正是“語文味兒”最濃郁的時刻。在認讀詞串過程中要遵循了識字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的教學原則,執教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指導朗讀詞串時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從而使學生讀出了自己的韻味,讀出自己的個性。再通過學生個別讀、同桌讀 找好伙伴讀范讀 齊讀、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等體驗韻文識字的樂趣;形式多樣的讀,感受詞串韻律美,在朗讀中感受詞串韻律美、節奏美、意境美;達到鞏固識字的效果。一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雖然還不高,但也能借助已有生活經驗,在朗讀中賦予詞語自己的理解與情感,這正是語感的啟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