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2》教學案例分析
1、識字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生活積累相聯系,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
在教學生認讀生字時,不一定非要逐一講解,而是可以先問問學生,這一課的生字朋友中你已經認識了誰?你是怎么認識的?如我在教學蘇教版《認一認2》時,就有不少學生已經認識了“羊”。
師:有這么多小朋友都認識“羊”這個字,你們是怎么認識它的呢?
生:我看到路邊有賣“羊肉串”的攤子。
生:這不就是“喜羊羊”的羊嗎?(一些學生立刻表示贊同,興奮起來)
生:我和媽媽逛商場時看到了買“羊毛衫”的柜臺。
生:有一個吃火鍋的地方叫“小肥羊”,我和爸爸媽媽去吃過。
生:對,火鍋店里都有“涮羊肉”,我特別愛吃。(做咽口水狀,眾生笑)
我將學生的視線引向了廣闊的生活空間,為兒童打開了更多認識世界的窗戶,拓寬了兒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語文課一旦與生活相“鏈接”,兒童的興趣就很好地被激發出來,學習的欲望更加強烈,課堂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同時,通過課堂上的引導和鼓勵、贊賞,更讓孩子在識字中獲得了成功的感受,感受到了識字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想要學生進行主動識字,那真是水到渠成。
2、拓寬識字的渠道,引導學生在課外識字識,實現生活課堂化。
在這個多彩的世界中,漢字隨處可見:上街時,路旁的各色廣告招牌仿佛在向他們眨眼;看電視時,熒屏上的一行行字幕也在不停的閃爍……生活為孩子們營造了最好的識字環境。
①讓家庭成為孩子的識字樂園
家庭是各種商品的集散地,有“電視機”、“電腦”、“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也有“沙發”、“茶幾”、“衣柜”等家具,家里的擺設也各式各樣。在家庭中創造識字環境,讓孩子在輕松、溫馨的氛圍中識字,效果不言而喻。一年級的首次家長會上,我就向家長們宣傳了識字的重要性,接著請家長配合我的識字教學工作,對家庭環境進行一些布置:在家中的大小物件上貼上小紙片,上面寫上相應的名稱,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看一看、認一認。這樣孩子總能在有意無意中看到這些字,認字的頻率增加了,那么記住標簽上的字便不是什么難事。
②讓家長成為孩子的識字課外老師
離開校園后,孩子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和家長一起度過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家長能夠有意識地指導孩子認字,一定能夠大大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在家中,家長可以指導孩子認一認貼在家中物品上標簽,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孩子和這些生字經常“碰面”,自然就認識了這些字;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電視上出現的節目或電視劇叫什么名字;逛超市的時候,家長可以將要買的東西羅列下來寫在紙上,讓孩子嘗試著去找一找,找對了可以獎勵獎勵。還可以利用逛超市的機會指導孩子認識商品的名稱,尤其是零食、玩具類,孩子特別感興趣,了解糖果的名稱與玩具等物品的名稱他們自然不會拒絕的。況且,他們天天“碰面”,說不定,有的早就認識了,而有的可能早就是他們的“好朋友”了。假日里,家長帶著孩子外出游玩,這也是指導孩子識字的好機會。商店牌匾,車站的站牌、公園里的指示牌、游樂園中的售票處……都是孩子豐富的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