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兩只小獅子
教學過程及意圖: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1.今天我們要學一則有趣的童話故事──(齊讀課題)2.你知道獅子是一種怎樣的動物?有哪些了不起的本領?學生調動已有知識經驗表述后用課件播放一段獅子捕殺獵物的鏡頭。〔激發學生興趣,并使其直觀地感受到獅子的捕獵生活需要哪些本領。〕3.獅子號稱“林中之王”,它們的本領是怎么來的?兩只小獅子會告訴你答案。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認識生字1.嘗試讀,認識生字①那就趕快讀讀找找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待會兒比一比,誰讀得認真、流利。〔學生喜歡的讀書方式包括放聲朗讀、小聲品讀、同桌對讀、小組輪流讀、齊讀、比賽讀等,讀書過程中,讓學生變換著方式讀,學生的勁頭會更足,興趣會更濃,當然效果也會更好。〕②請組長領著小伙伴把課文再讀一遍,然后學習生字,說說有什么好的辦法記住它們。③檢查字音:讓“林中之王”稱你為“識字之王”。2.思考讀,感知內容①會讀書的小朋友不但能把課文讀通順,還會邊讀邊想: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讀后交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注意說過的不重復。〔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力求感知文本,為語文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②在同時交流中引導判斷:你想和哪只小獅子做朋友呢?為什么?〔讓學生感悟到: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是一種體驗。〕三、創設情境,朗讀感悟第2自然段1.仔細讀書:看看書上怎樣具體寫這兩只小獅子的不同做法。2.想象畫面:感受語言文字的詩意。出示:一只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①你可以給大家說出(畫出)幾幅畫?(貼出“滾、撲、撕、咬”四幅圖片)②邊讀邊想象這只小獅子練功的情景。③讀了這句話,你懂得了什么?④指導朗讀,讀出它練得很刻苦,讀好“整天、非常”。出示:另一只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①另一只獅子呢?看圖說說這只小獅子的樣子?加上動作就更好了。②哪個詞活靈活現地說出了這只小獅子的樣子?③看著圖,把它懶洋洋的樣子讀出來。〔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師生共同營造的畫面中,反復讀、悟,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學生伴隨著簡單的動作演示,把書讀得有聲有色。透過他們的朗讀,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所進行的讀書思考后的收獲。〕3.面對這兩只表現不同的小獅子,你有什么話要對它們說?或者要提醒它們些什么?四、展示朗讀,學習3—6自然段1.體會感悟,扮演角色①小樹也和你們一樣非常擔心懶獅子。去讀讀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在第3—6自然段。同桌兩人一個表演小獅子,一個表演小樹,合作來讀這幾段,行嗎?②指名合作演讀,其余學生評議。③范讀指導:教師邀請一個學生合作讀,其他學生評議。④師生對讀:聽你們讀得那么好,我也想參加,我的任務很簡單,只讀敘述性的語言,你們的任務可難了,既要讀小樹的話,還要讀懶獅子的話,能行嗎?〔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逐步領悟兩個角色的語言、動作和表情。其中示范是很好的老師,它有一種浸染熏陶、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從聽、讀中獲得語感,自己讀起來要容易得多,進而為學生能展示小樹的好奇與關心、懶獅子洋洋得意的驕傲奠定了基礎。〕2.在懶獅子的話里,你找到它懶的原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