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學實錄與反思
因為 ,所以蟲子飛不高。
因為 ,所以燕子飛得這么低去捉蟲子。)
生讀文說句式,教師隨機利用多媒體填空。
生:(齊讀上面四句話。)
師小結:因為要下雨了,空氣變得很潮濕,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飛不高,燕子要捉小蟲子,所以也飛不高。
六、 學說句式,結束學習。
師:小燕子說“我正忙著捉蟲子呢”,我們還能用“正忙著”說什么?
(出示:我正忙著捉蟲子呢!
李老師正忙著改作業呢!
你來說
正忙著 !)
生:我正忙著寫作業呢!
生:小紅正忙著畫畫呢!
……
(指名說后寫下來,讀給同桌聽,再次交流。)
師:小魚和小螞蟻又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呢?下節課等你去發現。
反思:
一、 關注細節,注重習慣培養。
關注細節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習慣不是空喊出來的,習慣就是一種經驗的積累,需要不斷地在細節的支持下加以重復。以新課程的理論為依據,重建我們的課堂,不僅需要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通過無數細節來培養習慣,支撐課堂。教師必須抓住一切有利資源,從細節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與不經意的細節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如
讀詞時教師的提醒“詞與詞之間要有一定的停頓”;拼讀生字時對“伸”和“陣”的重點正音“小朋友,你們仔細拼一拼,這兩個字究竟該怎么讀”;學生讀書時,教師的指導“人坐坐正。書本又該怎么拿?”等。這些都反應了上課教師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的重視。
二、 把握重點,體現階段特色。
識字寫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而且識字量較大。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采用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才能保證學生識記生字的效果。本節雖是一節公開課,但教師毫不吝嗇在識字環節的時間。通過自主拼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保證了識記的時間,而且形式多樣,切實提高了識記的效果。可以說,這樣的課,把握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體現了教學特色。
三、 句式分解,突破教學難點。
對于課文中介紹的下雨前的三種現象,燕子低飛這一段包含著多重因果關系,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句式分解的方式,來突破教學難點,可以說是本課教學的又一亮點。請看教師設計的一組句式訓練:
因為 ,所以空氣很潮濕。
因為 ,所以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因為 ,所以蟲子飛不高。
因為 ,所以燕子飛得這么低去捉蟲子。
通過句式分解,使學生理解了原來要下雨了與燕子低飛之間存在這么多的因果關系,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 角色朗讀,激發學習興趣。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們特別喜歡走進文中的童話世界。讓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讀文是他們很喜歡的一種朗讀形式。分角色朗讀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上述案例中,教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配上合適的動作讀課文,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角色扮演中掌握了課文內容,了解了燕子低飛的原因。而且,教師還采取了指名分角色讀,同桌分角色讀,全班同學挑自己喜歡的角色讀等形式,注重了角色朗讀形式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