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課后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課后反思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西塘橋鎮永寧小學 柴姚法
雷鋒的名字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解放軍戰士。很多老師害怕上這樣一些偉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冊的《鄧小平植樹》、《吃水不忘挖井人》,覺得跟孩子們的時代背景、文化底蘊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覺得沒必要選入教材中。剛開始我也有這樣的想法。偶然間我發現我們班孩子模仿“奧特曼”的游戲,很多男生談到長大的愿望就是成為奧特曼,為什么學生會如此喜歡它呢──那是因為“奧特曼”是他們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誠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點,把我們文章中的“雷鋒、鄧小平、毛澤東”等名人也成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英雄故事,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來,孩子在課堂上是否動情了是上好這類文章的關鍵。如何讓孩子動情呢?一是樹立形象,在導入課文時教師要非常莊嚴、神圣地介紹人物,如生平、事跡、別人對他的評價等等,讓學生對人物肅然起敬,幫助學生增加對課文背景及相關內容的了解,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為人物人格震撼這樣一種情味感和學習的強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語言轉化為形象鮮明的內心視像,使語言和生動的表象建立心理聯系。怎樣讓孩子對人物粗淺的認識走向人物內心世界,體察人物的內涵呢?在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詩歌內容讓學生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講故事使學生把雷鋒冒雨抱小孩、踏荊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體化、鮮明化,在此練習中,學生對雷鋒的感動不再膚淺,體驗深刻了,學生才會覺得有意思、有趣味,才會有神情并茂的傾訴。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僅僅停留在“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的表層意思,哪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以通過我們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鋒,快來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我們的世界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將會變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后感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小學 朱琴紅
新課程改革后,新舊語文教科書還有一個區別在于新教科書中每一篇課文后都有一個實踐性內容。從實踐新課程到現在,我一直只重視課后的的實踐題,在上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后,讓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也真正體會到了實踐操作題在農村中落實是比較困難的。
在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然后說說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問題要提?其中有一個學生就提了這么一個問題:我們這兒水很多,為什么沙洲壩的人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呢?當學生提出這么一個問題時,我就在想如果要告訴學生,這樣一節課不是浪費了嗎?但如果不告訴學生,又覺得是給學生潑了一盆冷水。我就趁機對學生說,是呀,我們這兒一點也不缺水,可那兒為什么那么缺水呢?今天老師就把這個問題作為你們的回家作業,你們可以用你們自己的方法去找答案。第二天上課,當我走進教室,有的學生已經守候在那。學生們說,他們那兒很少下雨;那兒的氣候跟我們這兒不同。站起來交流的人不多,可見這道回家作業題的質量了。有一個學生說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我問了爸爸,可爸爸把話題轉開了,沒有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