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情景 感悟品味 豐富想像——《雨點》教學設計
三、提煉生活,豐富想像,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
在教學《雨點》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當一回“小小研究員”,通過電腦、電視、畫報、兒歌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課文中的某些必須理解的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設起文本與生活的橋梁。
在教學《雨點》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個遷移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想像小雨點還會落到哪里?它在這些地方又是什么樣兒的?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教師啟發,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并能以課文為例,說出雨點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態或帶來的變化。教師在學生表述時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范,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我想這樣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于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努力實踐著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復習導入。
(生與雨點自由打招呼)屏幕上出示一幅下雨圖,伴隨著輕微的下雨聲,教師說:“小朋友,昨天我們又結識了一個新伙伴,它叫‘雨點’。”媒體中的雨點說話:“親愛的小朋友,你們好!”
師:今天,我們就和小雨點作一次有趣的旅行。(聽課文錄音,屏幕上像放電影一樣同步展示畫面。)
師:小朋友,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剛才我們和小雨點去了哪些地方?
(師板書: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雨點親切的問候,似朋友般面對面地交流,課文朗讀與畫面的同步效果,把學生帶入了“有趣的旅行”中,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細細體會,美讀欣賞。
過渡:小朋友,這一路上,我們與小雨點的旅行可愉快啦!請大家打開課本,看看圖,讀讀課文,邊讀邊與同桌說說你和小雨點最喜歡去哪個地方?為什么?
1.學生同桌邊讀邊討論。
2.交流討論:你和小雨點最喜歡去哪個地方?為什么?
(交流時屏幕上隨機出示相應的畫面內容。)
(1)屏幕顯示:小池塘——睡覺。
引導學生體會到池塘水的平靜,從而指導讀好“睡覺”一詞。
師述:平靜的池水,看上去一動也不動,像在睡覺。池塘在睡覺,小雨點也在里頭睡覺。(美讀第一句。)
(2)屏幕顯示:小溪——散步。
引導學生體會到小溪水在緩緩地流著,指導讀好“散步”。
師:是呀,小溪的水緩緩地流著,我們和小雨點也跟著慢慢地走,就好像是在散步,多么自由自在,多么舒服啊!(美讀第二句。)
(3)屏幕顯示:江河——奔跑。
指名讀第三句。請其他同學評議他有沒有讀好這句,并談談聽了朗讀后的感受,在評議中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想像江河水奔騰向前的景象,并指導讀好“奔跑”。(美讀句子。)
(4)屏幕顯示:海洋——跳躍。
引導體會海洋巨浪翻滾的氣勢,指導讀好“跳躍”。
師:你們看,小雨點隨著海浪跳躍,多高興呀!(美讀句子。)
3.師:這樣有趣的旅行,想再感受一次嗎?讓我們跟著小雨點動起來!配樂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