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教學設計談--嘿林
生:大海里波浪翻滾,雨點在大海里一會兒被掀到浪尖,一會兒被拋到浪底,就像在跳躍。生:圖畫上的雨點,隨著涌起的海浪,像騰云駕霧的孫悟空飛上了天空。師:此時雨點的心情怎樣?看它張開的大嘴,仿佛在----(學生發散思維訓練)<多媒體畫面音樂>]
指導朗讀: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
好快活呀!誰來讀?(指名讀)—評議:(跳躍)(“跳躍”閃爍變色)—賽讀。多神奇、多有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分析與反思]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學生的回答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象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并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入情入境,與小雨點融為一體,既富有童趣,又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地方,高興落進哪兒就落進哪兒。這樣有選擇地學習,使學生興趣徒增,想讀、愿讀、體驗得更真切、更到位,而且生動。完全放手開放課堂,讓學生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讓學生自讀自悟,品味語言,學生在自由選擇合適的句子朗讀感悟時,巧妙地抓住雨點落入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特點,從教材中提煉出“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等動詞,啟發學生根據圖示,結合詩意理解,讓學生讀讀、想想、說說、趣味盎然,使課堂成為富有生命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