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
教學內容:課本第41、42頁
教學目標:
1、知道學習一般課文的常規,提出識字的一般要求。
2、認識12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并能將中國數字與阿拉伯數字區別開來。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流得地朗讀課文,并感受童謠中的景色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也喜歡,下面老師畫一幅畫,同學們看看老師畫的是什么?(抽生說)引出生說出四五家房子,并解釋“煙村”,把兩個生字貼在黑板上;說出六七座小亭了,引出亭臺,貼在黑板上;還有各種花,貼上花。
接著老師把畫意說出來,仔細聽:“不遠處大約二三里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樣的美景,你喜歡嗎?
二、讀書
1、同學們,有一首小童謠描寫了這幅畫上的內容,猜猜這首歌謠藏在哪里?(生猜)
師:是呀,就在我們的課本上,同學們記住了,書是我們學習上最好的小幫手,里面還有好多知識需要我們去學習,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成為愛看書的好學生。下面我們打開課本41頁,請同學們看最上面的三個字“識字一”就是告訴我們從今天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認識字了。下面的“1、一去二三里”是課題,大聲讀課題,板書課題,講解“一”的變調。
2、接下來,我閃要讀書了,告訴老師在讀書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生說)師:對,可以借助拼音帽子,也可在學校問老師同學,在家里問爸爸媽媽。請同學們把書端起來,用小手指指著自由讀書。
3、好老師想看看同學們讀得怎么樣?抽生讀書。
4、同學們讀得真棒,老師想把小童謠寫在黑板上,第一句是什么?(板書);第二三四句有不認識的字,引導學生自已找出這些字貼在黑板上,以求鞏固,并加深記憶。
5、是呀,同學們貼的字是挺難的,下面我們一起把這些字重新看一下。
6、看到同學們讀書那么認真,老師也想讀,給老師機會嗎?好請同學們把書端好認真聽老師讀,評價老師讀得怎么樣?
7、你能像老師這樣讀書嗎?(指導學生帶有一定的語氣讀書)請跟老師讀。
8、同學們讀得太棒了,生字娃娃也跑出來了,你還認得他們嗎?
a、一起讀字;b、做游戲:姥姥,幾點了?c、與孩子一起自編兒歌;d、數字娃娃想與生字娃娃交朋友,你能幫助他們嗎?同時指導學生區別開阿拍伯數字與漢語數字。
9、讀了生字,老師相信同學們再讀書一定讀得會更棒,好一起讀書。
三、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小童謠,里面有我們熟悉的中國數字,課后自編一首小兒歌,也用上十個數字,下節課,我們開展一個詩歌大賽。
課例研究月教學活動總結與反思
文登第二實驗小學 曲麗君
學校開展了“課例研究月活動”,我受益匪淺,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展。下面就一年級識字課《一去二三里》談談我的感受與課堂教學反思。